六力六为 实干争先
大力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
五个一百
您当前的位置 :嵊泗新闻网 > 岛城文明 > 城乡结对 正文

嵊泗县“城乡结对、共创文明”活动汇报

2009-07-08 09:03:38 来源: 作者:

  嵊泗县自2005年至2009年6月,已有37家省、市、县级文明单位与全县22个渔农村社区结对,社区结对率达100%。各结对单位齐抓共管,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紧紧围绕思想道德共教、经济发展共促、文明新风共倡、文化活动共办、文明创建共抓要求,城乡互动亮点纷呈,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各结对单位共扶持结对社区各类资金502.13万元,帮助发展经济项目6个,帮助共建文化活动中心(室)11个,与结对社区开展活动113次,捐赠各类图书5120册,帮扶、慰问困难141户,捐助资金41.66万元,捐赠电脑、电视机、空调等设备30多台,游艇6艘,修筑道路22公里,有力地推进了我县的新农村建设。
  一、主要做法
  (一)抓思想发动。2005年4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文明委关于开展“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活动的实施意见。县委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民心工作”来实施,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2005年7月,县委召开“城乡共建结对”工作会议,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结对共建活动具体实施意见,对“城乡结对、共创文明”活动进行部署和安排,通过调查摸底、牵线搭桥,全县共有22家县级以上文明单位(包括市港务局、市公安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农行5家市属文明单位)与18个渔农村新社区结成共创文明对子,并签订了《共建结对协议书》。2007年6月,县文明委组织召开全县“城乡结对、共创文明”活动推进会,县文明办根据上一轮结对反馈情况,结合平时掌握的信息,根据人缘相亲、地缘相近、工作相连等实际情况,提出第二轮结对对子初步名单,下发到各乡镇和系统主管部门征求意见, 37家文明单位与全县22个渔农村社区(包括洋山镇)结对,拟定下发了《深入开展‘城乡结对、共创文明’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实施意见》。各乡镇、单位纷纷召开会议,举行第二轮结对签约仪式, 进一步明确结对共建要求。2009年又将调整充实9家文明单位与9个社区结成对子。至此,全县各社区均有2-3个文明单位与其结对,结对共建力量不断得到增强。同时,县新闻媒体和镇、社区,纷纷利用专栏、专版、宣传橱窗等途径,向群众宣传结对共建的重要意义,营造了党委政府重视、社会舆论关注、结对双方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抓科学结对。在结对工作中,充分体现“自愿结对,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的原则,充分尊重结对双方的意愿,在组织、协调、指导上,县文明办和乡镇积极当好参谋,在广泛征求单位、社区意见,最后确定共建双方名单。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要求发挥自身优势和枸杞龙泉社区结对;花鸟社区要求和县人民医院结对,帮助群众解决就医难问题;中国银行、工商银行要求与洋山社区结对,发挥优势推进洋山新城开发。通过自由选择结成的对子,结对双方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大大增强。
  (三)抓借力推动。各级文明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将活动向纵深推进,丰富了“城乡结对、共创文明”活动内涵。结合小康社区创建不断改善渔农村生活环境;结合“海岛百花”、“东海明珠”工程、体育强镇创建,不断推进渔农村文化建设,丰富渔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渔农村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作为我县唯一非公有制企业文明单位菜园第三建筑公司结合青沙社区小康社区创建,在小康社区创建阶段,道路改造、改水改厕、环境整治等各项基础设施项目较多,为了使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时又保质保量的完成,公司积极为社区当好参谋,做好项目勘察、设计、绘图等各项技术服务,仅方案设计就花了3万多元。同时, 开展“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座谈会、文明礼仪讲座、形势报告会等。
  (四)抓监督考核。建立健全了目标责任制、共建联席会议制、监督考核制以及活动记录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县委、委政府将结对共建工作纳入乡镇、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的考核内容之一,并定期召开全县共建联席会议,通报情况,沟通信息,分析问题,部署任务。结对双方党委(支部)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共建中存在问题和不足。如:县交通局党委建立组织制度、例会制度、联络制度、互访制度、反馈制度、总结制度等,要求所属各结对单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调研,召开一次座谈会,征求一次意见,送去一条致富信息,组织一次联谊活动,办好1—2件实事,共结一批贫困对子。该局与结对双方建立了每月联系一次、每季进行一次专题研究、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等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对工作中出现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商讨解决,确保共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二、主要特点
  (一)坚持一个“活”。 “城乡结对、共创文明”活动是搭建了城乡沟通交流桥梁,是我县在加快渔农村社会发展、推进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探索出的新的工作载体。这项活动成为城乡居民自觉参与的活动,成为城乡居民思想文化交流的平台,有活力,活动内涵深。如多年来的结对共建,使结对双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关心对方,帮助对方已成为我们相互间的一种责任。在枸杞的重大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结对社区党员干部积极做好在工程建设过程与群众的协调工作,社区群众也给予了工程建设的大力支持,至此在土地征收,房屋、青苗赔偿,以及施工中出现的难题,都得以顺利解决,使交通工程建设得以圆满完成。
  (二)突出一个“新”。各结对单位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拓展活动内容,开展了文体交流、学习交流以及工作交流等。一是开展文体交流。各社区、机关、单位发挥自身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积极为结对的社区培训文艺骨干,教育和指导秧歌、腰鼓、健身操等。如:市文体广电局帮助结对的黄龙南港社区成立了锣鼓队,县邮政局特邀市局文艺小分队到洋山城东社区送戏下乡,泗洲塘社区与结对单位联合开展“体育进社区”趣味体育比赛活动。二是开展参观学习交流。市海洋与渔业局与社区多次开展党员联谊交流会活动,2007年组织箱子岙社区22名原渔村老干部和现任社区干部赴定海、普陀等地喜看千岛新城变化,参观游览临城新区、大陆连岛工程、普陀山和朱家尖,嵊泗商检局邀请龙泉社区实地参观局机关及马迹山港区,为他们拓展视野、开阔思路。三是开展科普文卫交流。如:县科技局在钱山社区为当地居民举办了科普图板展示、科普知识咨询。同时,举行了科技特派员、科技示范户座谈会,向群众宣传科学生产、环境保护、健康生活等多方面的科技知识。通过活动,在传播科普知识、提高居民科技素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所、疾控中心组织医疗卫生志愿者队伍,下乡为村民提供医诊和健康知识咨询等服务。四是开展扶贫帮困交流。年底各文明单位到结对的村慰问部分困难户。文明单位共结对困难户 户,慰问金。五是开展工作方法交流。如县委学校与金沙社区召开“军警民共建和谐社区”座谈会,嵊泗检验检疫局多次召开共建工作交流会,该局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和信息优势,帮助贻贝生产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从而带动贻贝产业链的发展,使养殖渔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体现一个“多”。有拓展,参与对象多。开展“城乡结对、共创文明”活动后,各非结对单位、机关部门、企业及文明家庭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全县共有25机关部门、33家企业与22个社区结对(不是文明单位)。县文明办与团县委等部门联合,以城乡文化交流活动为载体,开展“城乡少年肩并肩,共促岛城新发展”为主题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四)注重一个“互”。 优势互补,双向互动。各结对单位能注重发挥本单位业务技术优势,帮助结对渔农村搞好渔业生产、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服务,同时也使结对单位干部职工转变了思想观念,掌握了为渔农民服务的方法,实现了业务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丰收。如:县信用合作联社2005年为龙泉社区投放资金(基准利率)20万元,帮助社区建造门面房7间,以房养房,仅2006就收取房租赁35000元,改变以往传统的以补助为主的形式,构建了社区的造血功能。
  三、主要成效
  结对共建活动开展以来,各级文明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五大”共建要求,努力为结对社区的四个文明建设出谋划策,办实事,做好事,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经济共促,推动小康社区建设。我县把推进渔农村经济发展作为结对共建重要内容。各共建单位主动组织人员到结对社区走访,摸清基本情况,为结对社区开展信息服务、技能培训,帮助结对村研究制订经济发展规划,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增强结对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一是帮助改善基础设施。如县建设局针对龙泉社区环境卫生较差的现状,赠送了40只垃圾筒,并出资20万元用于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县公路段不仅帮助金沙社区修建道路3.3公里,改造绿花,协助村委会做好村组道路建设管理。而且出资7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嵊泗航标站出资29万元用于花鸟社区修建道路,送小艇2艘。二是扶持发展村级经济。县信用合作联社一方面帮助结对社区积极创建“信用村”、“信用船”、“养殖户”,另一方面根据该社区海水养殖业发展实际,加大扶持力度,共为结对社区养殖业贷款85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渔村经济发展。三是加大科技扶持。针对当地经济发展、行业分布的特点,积极扶持有关水产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的企业(养殖户),特别是结合我县这二年在厚壳贻贝育苗、刺参养殖推广、章鱼育苗技术攻关等方面的重大项目实施,我局把试验攻关点放在该社区辖区内的企业和养殖户当中,使海水养殖户、加工企业在技术指导、资金扶持方面得到帮助,在养殖、加工方面的技术能力,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四是提供智力支持。县委党校、县邮政局、法院、移动等单位发动全体干部、职工捐书5000多册,协助结对社区办起了图书室,县图书馆启动流动图书馆,为渔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教育共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渔农民素质是结对共建的主要目标。在教育共建方面,一是开展政策形势教育。结对单位努力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帮助结对社区开设“百姓课堂”,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法制宣传和科普宣传等,从而帮助结对社区村民逐步树立起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渔农村居民的文明素养。如县委党校、检察院、法院等单位举办形势报告会、道德礼仪讲座等形势,宣传渔农村政策、文明理念。二是开展主题教育培训。各结对单位也纷纷结合渔农村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实际主动邀请共建单位老师到结对村为党员群众上课,受到了基层普遍欢迎。二是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如: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渔民兄弟的安全意识,了解掌握避碰知识和技能,避免和减少渔船与商船碰撞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渔民兄弟的生命财产安全。嵊泗海事处利用渔业伏休季节,到朝阳社区专门举办了水上安全知识讲座,县地税局根据结对社区企业多的特点,在结对社区开办税务知识培训班,得到了当地中小业主和从业人员好评;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领导多次专程到结对社区为群众宣传辅导交通安全知识。
  (三)文化共办,促进渔农村文化建设。我县把文化共建作为“城乡结对、共创文明”活动的重要平台。各结对单位有针对性地为结对社区搞好文化阵地建设,帮助培养文化骨干队伍,指导并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直接带动了渔农村文化建设。一是资助文化设施建设。在结对共建单位的有力推动下,全县7个乡镇已全部成为市级“海岛百花”6个,省级“东海明珠”3个。如:青沙社区还依托结对单位,建起了青沙渔俗风情馆;县民政局资助17万多元,帮助结对社区改建文体活动室;市文化广电局送给结对社区15只电脑,筹建少儿电子阅览室,累计帮助渔农村社区修(建)文化活动室11个、二是帮助培养文化骨干。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利用自身资源,帮助黄龙南港社区组建了舟山女子锣鼓队。参加全省“千镇万村种文化”展演展示活动优秀组织奖,而且在黄龙开捕节派老师进行文化活动策划和指导。如市海洋与渔业局在资金上大力支持箱子岙社区组建了渔嫂盘鼓队,还出面邀请了市老年体协专业人才3次下小岛来授艺。县文化馆也派出老师下岛为陈钱山社区指导军鼓乐队,《渔民大闹东海洋》,在新社区文艺汇演中获县一等奖和市三等奖。文化活动不仅吸引了群众普遍参与,也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四)文明共创,倡导渔农村文明乡风。推动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结对共建活动的根本要求。结对共建单位主动帮助结对社区制订文明创建规划、计划,设计创建载体,帮助结对村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上再上新水平。一是开展渔农村环境整治。如县城管大队利用自身优势,先后为结对金平社区市容管理。黄龙隧道开通,县交警大队帮助车辆整顿。2007年,县民政局又资助6000元,先后为南港社区翻修两处道坎,使社区级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二是携手共建文明家园。许多结对单位还分别在结对村落实了2到3户贫困家庭作为自己的扶贫对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如县民政局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协助社区对22户困难家庭的危房进行了改造,对5户低保家庭子女上大学进行了每人一次性5000元的助学补助。随着结对共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村民主动加入社区文艺团队,自觉自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多了,村里赌博和迷信活动明显减少了。三是指导文明创建。许多文明单位充分发挥自己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优势,指导帮助结对村开展文明村创建,从而使各村的创建意识和创建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去年有6个社区通过自身努力,顺利通过了县级和谐文明社区考核,金沙社区基湖村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先进村镇,结对单位县公路段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2009年6月

编辑: 孙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