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力六为 实干争先
大力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
五个一百
您当前的位置 :嵊泗新闻网 > 岛城文明 > 领导讲话 正文

梁黎明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07-20 09:02:01 来源: 作者: sswhl
                    梁黎明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9月8日)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近年来我市海洋文化名城建设成绩,研究部署兴起海洋文化名城建设新高潮的各项工作,推动我市海洋文化发展与繁荣,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市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近日专题听取了文化工作汇报,并认真进行了研究。下面,我根据常委会的总体要求,再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海洋文化名城建设的成绩,不断增强推进海洋文化发展与繁荣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历届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海洋文化名城建设。2001年,专门出台了《舟山市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纲要(2001—2020年)》,2005年9月,又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舟山海洋文化名城的决定》,同年12月,出台了《舟山市海洋文化“六项工程”实施方案》,提出要着力构建2006年—2010年海洋文化建设基本框架。近几年来,我们弘扬主旋律,不断提高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强化舆论宣传,积极营造良好发展氛围;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大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文化创新,努力发展海洋特色文化产业。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海洋文化名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大桥经济时代即将到来,海洋文化名城建设作为“四海”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提升时期。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我市“四海”建设中,海洋文化名城建设相对比较薄弱:在省内外产生重大影响、代表舟山特色、艺术水准较高的文化精品力作还不够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人们喜闻乐见、叫好叫座的大众文化产品还不够丰富,国有文化艺术团体的活力还不够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较低,产业实力还不够强;文化高端人才特别是在省内外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大师大家还比较缺乏,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还不够多。我市海洋文化名城建设相对滞后的原因众多,既有文化本身的内在原因,也有历史原因。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关系紧密,经济发展处于欠发达阶段,文化要非常强,这是难以做到的。文化实力不强,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宿影,核心是经济实力不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市经济实力不强,反哺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比较薄弱,导致文化的软实力不强。目前舟山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摆到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位置来认识、来重视,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增强发展文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兴起海洋文化名城建设新高潮,推进海洋文化发展与繁荣。
  (一)推进海洋文化发展与繁荣,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作用,日益提升着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其核心竞争是文化的竞争,表现为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其终极竞争也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文化作为支撑。越来越多的地区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如今,我市海洋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在更高层次上寻求突破,必须大力发展海洋文化。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相结合、特别是与科技相结合,能够提升企业和劳动力的素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升级。海洋文化产业本身是一种既能耗少又无污染、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海洋经济产业。我市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与海洋旅游资源相结合,将大大促进舟山海洋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型的知识密集的产业群,其意义不仅在于产业本身,更体现于对其他产业领域的直接服务。总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快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海洋文化发展与繁荣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推进海洋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建设国际性、现代化、群岛型港口宜居城市的必然要求。最近召开的市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根据舟山区位、资源、环境、产业等优势,提出舟山未来发展功能定位是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群岛型的港口宜居城市。建设宜居城市,不仅包括对城市硬环境的要求,也包括对城市软环境的要求。国家建设部出台的宜居城市标准,把社会文明度、人文环境、文化包容性作为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标准之一。舟山要走时代特征鲜明、海岛特色浓郁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一方面要遵循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把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作为我市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景观;另一方面,要张扬舟山作为海岛城市本身所特有的个性,充分挖掘海洋文化底蕴,突出海洋文化元素,体现海洋文化的包容性,进而彰显城市的开放性,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进一步提升市民的人文素养和文明程度,营造山海秀美的生态环境和海洋文化浓烈的人文环境。
  (三)推进海洋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建设海岛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文化的进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海岛和谐社会,既要有发达的经济,也要有繁荣的文化;既要有物质财富的充裕富足,也要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文化消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征更加明显,人们求和、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热切呼唤更多高品位、高质量、多姿多彩的优秀文化产品,期盼更加优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文化服务。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人们的物质消费需求增长将逐步趋缓,精神文化消费需求逐步占据主导位置。当前,我市人均GDP超过5000多美元,已进入了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期,文化正在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这就要求我们着力改善文化民生,大力加强覆盖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二、以务实的思路和举措,推进海洋文化发展与繁荣
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要有步骤、分阶段地向前推进。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关于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的精神,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科技强市、卫生强市、体育强市的同时,继续深入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海洋文化精品名品工程、海洋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海洋文化节庆会展工程、海洋文化传播工程、海洋文化阵地工程等“六项工程”,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把舟山建设成为海洋文化个性充分张扬、海洋文化产业优势明显、海洋文化市场日益繁荣、海岛百姓文化权益全面保障,具有独特魅力和城市品位的现代化海洋文化名城。
  (一)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我们党适应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推进海洋文化发展与繁荣,必须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第一位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实践。要完善理论武装长效机制,健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思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进一步巩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以提高舆论引导力为目标,大力推进新闻媒体建设。坚持把宣传党的主张与反映群众呼声有效地统一起来,把传递党的声音与通畅社情民意有效地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以《舟山日报》、《舟山瞭望》等党报、党刊和舟山广电总台为主,整合多种宣传资源,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抓好重大主题报道和优秀先进典型人物事件报道,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加强社会热点的舆论引导,推动新闻宣传工作创新,不断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重点抓好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新的信息平台,完善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引导主动权和话语权。以对接大桥经济为契机,大力弘扬舟山城市核心价值观,切实提升市民的综合素养。要围绕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目标,主动对接大桥经济时代,在加强群众思想道德教育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市民的整体素质,做到开放的思维模式与开明、高明行为的有机统一。要大力挖掘、精心研究舟山海洋文化历史,从中提炼具有现实意义的舟山海洋文化精神内核,大力弘扬“勇立潮头、海纳百川、同舟共济、求真务实”城市核心价值观,激励全市人民团结奋进、开拓创新。要扎实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广泛开展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机关、进社区、进渔农村、进家庭“四进”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建小康社区、树乡风文明、提渔农素质”新风、新貌、新渔农民建设,深化文明乡镇、和谐文明新社区、文明家庭创建工作。
  (二)突出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的有机融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培育和发展具有舟山特色的海洋文化产业,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市海洋文化发展与繁荣的重大任务。要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解放思想,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把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以市场经济的理念,按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敢于实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以大手笔、大动作,努力把我市海洋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充分发挥我市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优势,着力抓好主要风景区的文化包装,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提高景区的文化品位。用文化来开发主题旅游岛,选择若干个风景区,打造成具有海洋文化内涵的特色岛屿。要开发利用舟山历史文化遗产,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以展示全市历史文化、佛教文化、军事文化、海洋文化的魅力。加快建设中国佛学院教育学院,打造朱家尖佛教主题公园。要积极拓展面向广大游客的演艺业。努力开发挖掘演出市场潜力,整编排练有浓郁舟山地方特色的一、二台海洋文化或佛教文化大戏与一批精致的小戏,充实旅游区文艺表演内容,丰富游客的娱乐节目。特别是要推出全面诠释观音文化的大型文艺演出节目,提高普陀山游客的夜间文化生活质量。要扶持发展节庆会展业。围绕舟山佛教文化和海洋文化两大品牌,继续办好中国国际沙雕节、海鲜美食节、海洋文化节、观音文化节、金庸武侠文化节、民间民俗大会、贻贝节等节庆活动,共同演绎海洋文化旅游主题。要进一步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把节庆活动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遵循市场规律,建立“投资─回报”机制,吸引大企业、大财团和媒体参与,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节庆会展的良性循环。要努力发展影视业。依托桃花影视城及其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海洋、海岛影视业发展的新模式,进一步改善影视拍摄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著名影视制片人到舟山拍摄影视剧,提高海岛影视拍摄基地的知名度,并带动朱家尖等地影视业的发展。要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包含广告、建筑、设计、工艺品、影视、音乐、表演、出版、游戏等。舟山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观音故事、海洋动物故事等都是动漫、设计、影视、音乐、游戏等创意产业直接灵感的源泉。应通过进一步优化软、硬环境,制定优惠的扶持政策,积极引进文化创意企业落户舟山海岛。要规范发展文化娱乐业,继续发展文化产品制造业。
  (三)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当前,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给文化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根本性影响。我们要解放思想,始终把文化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前进动力,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观念、做法和体制弊端,不断增强文化的创新能力。要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是文化创新的中心环节。要改变长期以来机制性障碍,不能老是财政养文化人员。管理模式不改变,文化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上海马戏团原来人才流失,通过改革,现在成为文化大品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突破改革的重点难点,积极稳妥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改善服务”的要求,深化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剧团、剧院等准公益性文化单位要在艺术生产机制、营销机制、分配激励机制和多渠道筹资机制上下工夫,提高市场化运作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电影公司等经营性文化单位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公司化改造,确立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活力。要着力推进文化理念创新。文化是一个大概念,文化不是文化局管理的文化概念,也不是宣传部管理的仅仅是意识形态的概念,而是融合了生产力、软实力的大文化概念。面对经济方式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的新趋势,面对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新特点,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决冲破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要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和服务业发展有机联系,跳出就文化论文化,不断拓宽发展理念,坚持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两手抓,两个系统工程同步推进,同步发展,加快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观。要着力推进文化内容形式创新。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多样化的趋势,继承和发展一切有益的文化样式和传播形式,抵制和淘汰一切不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腐朽文化,把思想性与艺术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教育性与娱乐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奉献给人民群众,努力打造反映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化精品。
  (四)完善海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抓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城建设文化中心建设已提到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下半年将视我市经济发展情况,争取及早启动建设。各县(区)要着力建设和完善图书馆、文化馆、多功能影剧院、文化广场以及能展示当地历史和文化的博物馆或展览馆等设施和功能。乡镇(街道)要结合“浙江东海文化明珠乡镇”和“舟山海岛文化百花乡镇”创建,全面实施文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社区(村)要建设能基本满足渔农民文化需求的文化活动室,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舟山是只有一百万人口的岛际城市,要整合现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充分发挥公共文体设施的共享作用,着力提高使用效率,教育系统公共文化设施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要对外开放,要防止基层文化设施被挪用挤占和边建设边流失的现象。要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骨干作用,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利用各种有效的形式,搭建公益性文化服务平台,依托“文艺大篷车”、“党报大篷车”等有效载体,精心组织开展“文艺进社区”、“三下乡”、农村电影“2131”工程、“市民大讲堂”等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公益性文化活动。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优先安排和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服务设施和项目,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受众面,着力保障贫困家庭、外来民工、残疾人士等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要创作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文化产品。充分发挥海洋文化精品名品工程的龙头作用,抓好文化精品创作。加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力度,积极组织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产品。加大海洋文化保护和传承力度,加强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要在挖掘和利用各类民间艺术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要提高网络文化的公共服务水平。
  三、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形成推进海洋文化发展与繁荣的强大合力
  海洋文化名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各方力量,完善政策举措,健全工作机制,为推进海洋文化发展与繁荣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坚强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发挥海洋文化名城领导小组的职责,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管理服务、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文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树立研究文化工作就是研究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经济转型升级的理念,把文化建设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文化发展重大问题的调查和研究,确定切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文化工作思路和措施。
  (二)完善文化政策。要贯彻落实好各项文化经济政策,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确保文化事业经费增长幅度不低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要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政策,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完善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健全国有资产处置、人员分流安置、社会保障、劳动分配等政策。要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健全文化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工商管理、投融资等方面政策措施,健全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有关政策,扶持发展具有示范性、导向性、带动性的文化产业项目,鼓励个人、企业、外资、社会团体进入国家政策未禁止的文化领域,采用补助、奖励和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用于扶持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项目。
  (三)重视人才建设。要加强宣传文化系统领导班子建设,着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领导干部驾驭新形势下思想文化领域复杂局面的能力。要注重加强基层宣传文化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抓好对乡镇(街道)宣传干部、基层文化队伍特别是渔农村文化队伍的使用、教育和培训。要注重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理论、新闻、出版、文艺和文化经营管理等“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加强文化领域领军人物、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与高等院校通过联合办学、定向培养、在职进修等多种途径培养文化急需人才,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人才培训体系。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通过聘任、兼职、合作等多种方式,广泛吸收各地各类优秀人才,为我市海洋文化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加强协调配合。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协调指导作用。文化行政部门要加快转变职能,抓好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各有关部门要把支持文化发展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保障条件。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同志们,推进海洋文化发展与繁荣,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加快我市海洋文化名城建设而努力奋斗。
编辑: 吴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