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力六为 实干争先
大力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
五个一百
您当前的位置 :嵊泗新闻网 > 海洋经济 > 港口经济 正文

港域自然环境条件

港域自然环境条件

2010-04-28 16:46:49 来源: 作者:

(一)洋山港区
  港区受季风影响,风向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多偏SE向风,冬半年多偏N向风。常风向N向(频率16.6%),次常风向SE向(频率13.3%)。多年平均风速5.0m/s,最大风速29.1m/s。大风主要发生在夏秋之交的台风期,全年≥6级风频率占5.0%。雾日多出现在冬季和春季,4月最多,年均雾日数29天。
本海区潮汐主要受东海前进波控制,潮汐特征属非正规半日浅海潮型,受两侧岛链约束,潮流作用强劲,潮流运动呈明显的往复流形态。洋山港区一期、二期工程水域大潮涨潮垂线平均流速为1.44m/s(最大1.63m/s),大潮落潮垂线平均流速为1.65m/s(最大1.96m/s)。
  小洋山港区陆域形成及东侧围堤建成后,港区的N~ESE向受到有效掩护;SW~NW向水域开敞,台风期间大洋山岛链的大山塘岛端有S向波浪进入。春夏季浪向偏SE,秋冬季偏N。强浪向为WNW、S向,最大波高为H1/10=2.7m,分别出现在2002.7.5及1997.8.19的台风期。观测期间 H1/10>1.5m多为WNW、NW向。
小洋山中港区设计波浪:由于受大洋山等岛屿的遮挡,经岛屿绕射进入的SW向波浪得到折减,小洋山中港区波浪相对较小,五十年一遇的设计波浪的H1%=1.76m,T=5.2s;W向海域开阔,五十年一遇的设计波浪H1%=3.72m,T=5.2s(设计高水位时)。
  小洋山西港区设计波浪:采用大通道方案时,洋山西侧海域宽阔,大山塘、双连山岛屿不能有效遮挡台风季节的偏S向波浪,W向波浪也对拟建港址构成一定威胁,五十年一遇S向设计波浪H1%=3.03m,W向H1%=3.63m,T=5.2s。
  洋山海域泥沙主要来自长江口泥沙扩散后经潮流携来的海域泥沙。由于沿岸流和台湾暖流强度的季节性变化以及长江口冲淡水入海路径呈夏季偏E向、冬季偏SE 向的季节性摆动,进入崎岖列岛海域的泥沙,夏季较冬季少。工程海区水体大、中、小潮平均含沙量分别为2.18kg/m3、1.92kg/m3和 1.00kg/m3。

  (二)泗礁港区
  嵊泗海区的风况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该海区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两季风向交替变换。常风向为 E向,频率为21.1%,次常风向NNW向,统计频率为14.5%,强风向为ESE~SSE向,其中ESE向实测最大风速24.3m/s。能见度小于 1km的年平均雾日32天,最多年雾日数47天,最小年雾日数17天。
  马迹山港址的潮流性质属于非正规半日浅海潮流,运动形式基本为往复流。根据马迹山港工程实测资料,涨潮最大流速约为200cm/s,落潮最大流速约为60cm/s。
  马迹山港址其N~ENE侧有马迹山本岛、里外马廊山以及大、小黄龙山等为屏障,出现的绕射浪对港址影响不大;S~NW向的海域虽然较为开阔,但有大 (小)半边山、白节山、大衢山、徐公岛等诸多岛屿以及杭州湾南北二岸大陆的影响,该方位海面出现的波浪基本上为有限风区的风成浪,然而ESE~SSE向水域宽阔,外海的波浪能影响到马迹山港,对马迹山港泊稳影响最大。
  依据1997年6月~1998年5月资料统计,马迹山水域的常浪向为S和 SSE向,其频率分别为26.85%和21.58%,强浪向为SSE向,根据推算设计水位的SE(ESE、SSE)波浪(H1%)为7.0m左右。 9711号台风期马迹山港实测最大波高(Hmax)7.71m,H1/10波高6.12m。
  根据1992年夏季和1994年冬、夏季的实测资料分析,马迹山工程海域水体含沙量表现出冬季(大潮0.510~0.695Kg/m3,小潮0.299~0.724kmg/m3)远大于夏季(大潮 0.106~0.185kg/m3,小潮0.054~0.147km/m3)、大潮(冬季各站垂线平均含沙量的平均值0.585kg/m3、夏季 0.160kg/m3)大于小潮(冬季0.450kg/m3、夏季0.096kg/m3)及涨潮大于落潮的特点。

  (三)绿华港区
  常风向为SSE及NNW向(频率为11%),次常风向为S及N向(频率为10%),年平均风速7.3m/s,最大风速40m/s。年平均雾日35天,5、6月份为雾季,能见度小于1km雾日数12天。
  绿华山海流为往复流,涨落潮流为西北-东南向。
  港区波浪主要为风成浪,常浪向为SE向,港内、外波况有明显差异,港内受附近诸岛的屏障作用,掩护条件较好,波况具有小浪天多、波高远比外海小的特征。

编辑: 谢凯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