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将至,六个在1976年入伍到舟山当海军的老兵,专程从北京杭州赶来,顶着风浪乘船回到花鸟岛,重拾昔日的情缘——
□记者 陈斌娜
嵊泗花鸟岛,曾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当年十七八岁的新兵,而今却已是两鬓斑白的五六十岁老人,但多年来对部队的怀念,对这座偏远悬水小岛的牵挂却是与日俱增。7月25日,六个1976年入伍、到舟山当海军的老兵,专程从北京、杭州赶来,顶着风浪乘船到花鸟岛,重拾昔日的情缘。
大风浪天,再体验一回
25日下午,嵊泗洋面上有8级大风,船驶在洋面上摇晃得厉害。老兵们虽有些晕船,但兴致很高,各自聊着往事。“我和李兵当年是部队补给船上的兵,主要负责给岛上的驻地部队送物需用品。嵊泗风浪天多,所以也经常赶上这样的有风天。这次又重新体验了一回。”高个老兵曹宙笑着说。
他说,当年只要他们的船一靠上花鸟码头,百姓们都会跑去看他们。到了晚上,百姓们还会搬电视机到码头上,接上船上的电线,和战士们一起围坐着看,几百人阵势可大了。有时船上发动机的声音都快盖过电视机的声音了,但大伙儿也看得津津有味儿。“这情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下午4时许,船终于靠上了码头。老兵们久视着码头上的一草一木,许久,只听有人深情一叹:“哎哟,我们终于回家了。”
最惦念花鸟的老兵十八年来年年回乡
26日上午8时,老兵们坐车往花鸟灯塔方向行驶,探寻老营房。“我在这里打过坑道、修过路、挑过担。这条通往灯塔的路,就是我们修的。 ”望着车窗外隐藏在杂草中的坑道口,老兵狄亚威的话带着一份自豪与怀念。狄亚威是一行人中唯一一名当年的驻地海军战士,虽只生活了两年多,但这段生活却永远刻在了他的记忆里。“从1992年开始,我每年会回花鸟一趟,看看乡亲们,看看我的老营房。”老狄说。
车在一幢废弃的两层楼前停下,老狄抬手一指激动地说:“这是我的宿舍楼。我住左数第二间房。 ”又前行几步,指着路边的一幢只剩框架的旧平房说:“这是我们营部的办公楼。当年多神气啊,不请示不报告可进不去。”
站在老营房前,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岁月。“去年,我带着70多岁的老班长从山东赶来。当他看到老营房时泪流满面,拄着拐杖久站在破落的窗台前不愿离开。老班长在岛上呆了20多年,奉献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老狄说。“老狄以前回来,也是趴着窗台哭,不肯走。”同行的当地双拥模范、原花鸟乡人大副主席叶祝芳说,“老狄是所有老兵中最惦念花鸟的人。18年了,他年年都来,岛上的情况比我还熟悉。他带回老兵起码百余人,最早的是1958年的兵,每回他都是向导。”
这里有我们的人生足迹
走近灯塔时,老兵李兵望着有些风浪的大海,对战友老曹说:“你还记得不,这岛上原来有个码头,那缆绳特难打。每回船靠岸,都得派一个兵守在那儿,防止它松了,跑了。”“是啊,那码头与船有落差,风浪一大,一上一下缆绳容易松。”两人虽不是岛上的驻地兵,但对自己留在花鸟的足迹却记忆深刻。
李兵对花鸟来说,是名过路的兵,但他却一直记着这个岛和岛上的居民,“这里的山水至今仍很原生态,就像这里的乡情一样,淳朴亲切。”
叶祝芳说,老兵们总是惦着这里的乡土人情。去年10月,李兵和老狄等人还掏钱二三十万元,邀请内蒙古乌鲁木齐歌舞团到岛上分别为驻地部队官兵和守塔人演出。
(舟山晚报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