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力六为 实干争先
大力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
五个一百
您当前的位置 :嵊泗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lod聚焦嵊泗 正文

嵊泗贻贝从土特产到大产业

嵊泗贻贝从土特产到大产业

2010-09-26 09:27:33 来源: 作者:



开幕式现场

  又是一年鱼肥蟹黄时节,顶着8月热情似火的高温,以“蓝色嵊泗,生态之旅”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嵊泗贻贝文化节再一次将人们的目光锁定在岛城嵊泗。去嵊泗的轮船上,将近4个小时的时间里,望着满眼碧波万顷的海水,本刊记者心中忍不住有些疑惑:一个只有80多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的海岛县城,毫不起眼的贻贝,究竟具有了怎样的魔力,召唤着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前来亲身体验,并乐此不疲?这个小小的海岛县,又是怎样借力贻贝文化节这个平台,不断引领着地方经济从起跑到升级转型的一步步蜕变?

  说起嵊泗近年来的变化,是与享誉度逐年升高的嵊泗贻贝文化节分不开的。从当初嵊泗县委、县政府本着“为渔民办节、为旅游办节、为环保办节”的宗旨选择了贻贝,到如今六届嵊泗贻贝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在博得外地游客及当地百姓的满堂彩同时,也推进了渔民双转、丰富了嵊泗旅游内涵,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海洋生态环保意识,为繁荣海洋经济、弘扬海洋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一年一度的中国•嵊泗贻贝文化节既是嵊泗繁荣海洋经济、弘扬海洋文化的一大盛事,也成为全国海岛县展示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风采、共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

  虽然嵊泗陆域面积只有86平方公里,可以算是全国最“袖珍”的一个县了,但她的小身板下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里不仅是舟山渔场的中心,同时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的坐落地,和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地。

  依海而生,奠定了嵊泗渔业“以渔兴县”的产业地位。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就在海洋的恩泽中繁衍生息。这片被称为“东海鱼仓”的嵊山渔场,是嵊泗最优越天然渔场之一。每年的鱼汛旺季,这里就成为东海渔民最向往的地方。鱼、虾、蟹、贝、藻……,500多种琳琅满目的产品,从不会让渔民们满载而归的心愿有过失落。

  如果传统捕捞能体现嵊泗人的勤劳,那么,现代养殖则更能彰显嵊泗人的智慧。据当地县志资料记载,嵊泗县贻贝养殖始于1973年,当年从大连装运紫贻贝苗种3000斤进行试养并获得成功,后来通过科研人员的多年努力,在贻贝北苗南运、人工育苗、自然海区采苗、深加工等方面不断取得了突破和进步。

  但随着养殖面积和产量的不断上升,一个新问题出现了——销路成了“拦路虎”。贻贝保鲜难,其鲜销主要集中在舟山沈家门、宁波两地,销量十分有限。而其他市场的消费者对贻贝不熟悉,经营户几次大型促销反应平平,局面很难打开。2003年6月-8月嵊泗贻贝丰收,但销售困难,勉强装运到宁波的部分贻贝也是“货到码头烂”,每公斤5角钱的价格都被踢来踢去没人要,伤透了嵊泗养殖户的心。

  怎样才能打开贻贝的销路?当时的嵊泗县委县政府领导为此没少花功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获知了一件事:同样盛产贻贝的荷兰西南部海边渔村——耶尔瑟克,为了促销,在每年8月的第三个星期六,都要举办贻贝节,并且已经坚持多年,取得良好的效果。

  “办个贻贝节,既能帮渔民推销,又能吸引游客,促进嵊泗旅游的发展。”于是,2004年7月,第一届中国•嵊泗贻贝文化节应运而生。首届贻贝文化节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优化海洋资源配置与打造绿色贻贝品牌相结合。他们通过开展环岛考察、鱼苗放流、评选贻贝形象大使、沪上推广促销贻贝等系列活动,从地理、生态、人文角度将兴岛、护海与促销贻贝的理念结为一体,为拓展贻贝销售渠道、提高贻贝市场价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首届贻贝文化节上,共达成以贻贝为主的各类水产品贸易1.2万多吨,合计签约金额达1.1亿元。与此同时,他们还把贻贝产品推向了上海莲花超市、美林阁大酒店等知名消费市场,进一步拓展了贻贝的消费空间。

  2005年,第二届贻贝文化节以“亲近海洋,和谐发展”为主题,在开幕式上举行了由国家海洋局正式批准建立的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成立仪式,并以举办海洋、海岛论坛为载体,通过众多权威专家的学术交流,把海洋生态保护这一课题宣传到更高层次,从而进一步呼吁人们增强海洋环保意识。作为浙江省第一个列岛型海洋特别保护区,马鞍列岛保护区建设管理项目总投资4.2亿元,计划从2005年开始,按近期、中期、远期分15年进行,通过实施一批重点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的建设项目,努力提高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使渔业资源得以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尤其是通过在第二届贻贝文化节中举办“2005年全国海钓锦标赛”,为嵊泗发展上规模的海钓旅游业奠定了基础,吸引了全国各地特别是上海的众多海钓爱好者前来,成为嵊泗旅游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此外,通过“嵊泗海鲜周”“嵊泗海鲜推介会”等系列活动,将嵊泗“绿色贻贝”成功打入了上海和杭州两地的超市。

  2006年,第三届贻贝文化节则是在前两届的基础上,围绕“新渔村、新风采、新旅游”这一主题,深度挖掘整合了贻贝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了“渔家乐”旅游产品,进一步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整体提升。活动期间,他们通过举办大型中国海岛渔乡风情大汇演,将海岛渔俗风情用载歌载舞的形式完美再现。同时开辟了菜园镇与枸杞岛之间的“海上牧场”、五龙渔民画村两条旅游专线,并组织采摘贻贝、渔民画墙体邀请赛,让游客真实感受一把浓郁古朴的渔村生活及渔民画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进一步提升了嵊泗海岛旅游的人文内涵。

  第四届中国•嵊泗贻贝文化节,更加侧重于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嵊泗知名度,打响岛城品牌,促进嵊泗旅游产业发展。同时借助中央电视台、中国海洋报社等全国宣传平台,对外展示了嵊泗港、景、渔资源,海洋文化特色,岛城建设战略等,切实“打响岛城品牌,促进嵊泗旅游产业发展”,推动了地方经济、文化、旅游、环保等社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升。



本土特色的文艺节目

  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加速嵊泗融入上海世博这一人类和历史盛会的步伐,是第五届嵊泗贻贝文化节的主题,在这届贻贝节上,精心设计制作的嵊泗贻贝文化节吉祥物“贻贝娃娃”首次亮相,并与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携手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表演。首次推出的嵊泗原创渔歌《阿姐囝》《渔嫂锣鼓》《渔歌号子》等具有本土特色的文艺节目纷纷亮相,嵊泗独特的海洋文化再一次得到升华。

  本届中国•嵊泗贻贝文化节将持续两个月,期间除了可以赏海景、尝海鲜之外,还能欣赏到嵊泗首个夜间旅游产品——渔乡海韵十足的歌舞剧《东海谣》,此外,嵊泗还将举行全县运动会、贻贝产品促销活动、“中国贻贝之乡”授牌仪式、“鉴真东渡与嵊泗列岛”研讨会等活动。

  在这紧锣密鼓的周密布局背后,我们看到全体嵊泗人希冀通过举办每年一届的“中国•嵊泗贻贝文化节”,推动地方现代渔业经济快速发展、带动海洋生态旅游产业整体提升的迫切心愿。而自2004以来,六届贻贝文化节的举办,对嵊泗拓展贻贝市场、繁荣海洋文化、提高知名度促进旅游发展等方面确实都起到重大作用。中国•嵊泗贻贝文化节也成为舟山乃至浙沪地区有一定影响的文化节庆品牌。小贻贝取得了大效应。

  2001年枸杞乡被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命名为“贻贝之乡”;2003年嵊泗县被评为省级万亩贻贝产业化示范园区;到2008年底、2009年初,嵊泗全县贻贝养殖户发展到1328户,养殖面积20800亩;2008年嵊泗贻贝产量64070吨,创产值10590万元,养殖户劳均收入3.5万元。

  贻贝养殖业的发展既带动了广大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又为嵊泗县七家规模以上水产加工企业和众多个体加工户提供了丰富的加工原料。企业加工的产量占贻贝总产量的67%,加工的贻贝产品远销韩国、澳大利亚、南非、西班牙等国家。

  嵊泗现有贻贝养殖面积2.12万亩,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贻贝养殖基地。每到贻贝收获时节,渔民们都会从海水里打捞起丰收的喜悦,在忙碌中填充生活的殷实。不仅如此,“嵊泗贻贝”也已成为国家海水产品首个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其中嵊泗绿华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是我国大黄鱼优势产业带示范基地和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是浙江省最佳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之一。

  眼下,嵊泗贻贝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好势头,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嵊泗百姓认为:头功当记在贻贝节上,正是办节办出了嵊泗贻贝的名气,带动了嵊泗贻贝产业的发展。菜园镇一位渔民告诉记者,贻贝不用喂饵料,基本不生病,如果台风不来添乱,到了夏天生长旺季时,贻贝真的是“日日大”。虽然表面上看,贻贝价格不高,企业产值难以做大,但无论是养殖环节,还是加工环节,其经济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在贻贝加工季节,枸杞镇、嵊山镇一带无论年龄多大的阿公阿婆,只要能走会动,到加工厂里剥一天贻贝,最少也有二三十元的收入。

(浙江品牌网)

编辑: 谢凯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