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力六为 实干争先
大力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
五个一百
您当前的位置 :嵊泗新闻网 > 港口经济 > 港口开发 正文

马迹山马年要为“扩容”奋战

2015-10-15 16:32:09 来源: 舟山新区网 作者:

    站在嵊泗马迹山矿石中转码头三期工程(下称“三期工程”)施工现场,因数十辆各类机械车忙碌施工,飞扬的尘土,如同奔腾的万马卷尘而来。

  嵊泗马迹山很有名。尤其是这几年的马迹山港口大开发,逐年突破的吞吐量,更让马迹山光彩大放。你还别说,这山还真与“马”有点联系,还有股勇马向前的劲儿。

  渔夫史书中寻“马迹”,真有“一马”

  马迹山位于嵊泗县泗礁山岛关岙西岸2.5公里处,面积约1.06平方公里。

  “马迹山的几块山头和礁石取的名字都与马有关。比如‘马耳朵’、‘马屁股’、‘马尾巴’、‘马脚蹄’、‘马肾丸岛’等。山岙口边还有一座名为‘马槽’的山潭。把这些名字组起来差不多就是一匹马了,唯独缺了个‘马头’。”今年62岁的盛国成边说边写,随后又写下“老虎咀头”四个字说,“其实山岙口外的那个‘老虎咀头’礁,就是‘马头’。”“马迹山名,很早就有。明清年间,曾将泗礁山和马迹山合称为马迹山。还有史书上将马迹山写成‘马甲山’的。遗憾的是那年全村搬迁时,这本书掉了。”盛国成说。

  盛国成文化不高,捕鱼为生,但他从小爱看史书。其外祖曾留他一本史书,记载的内容似是有关嵊泗的发展历史。结合本地实际,他边看边琢磨,最后成就了这段很有说服力的盛家版马迹山史。

  不过,它是匹脱缰的“马儿”,与泗礁本岛一海相隔,独自悬水而卧。

  “孤马”悬水而卧,怀抱“马迹村”

  这“马儿”虽远离城镇,却并不孤独。就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个小渔村,以山为名,叫马迹村。盛国成就是村民之一。“那个时候路不通,我们进城都得坐船摆渡。一艘小机帆船,航程约25分钟,一天两班。遇逢年过节采购忙时,那些刚好闲置在家的渔船就成了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临时摆渡船。 ”现任马迹村党支书的林小菊说。“阿拉马迹村早年捕鱼也是很有名的。1953年时,嵊泗渔场指挥部就设在阿拉村里。”盛国成说。据民国13年《定海县志》载,嵊山和马迹为当时嵊泗境内两处主要渔港口。 1949年《奋进中的嵊泗列岛》中载,马迹,春季鱼汛,各邦渔船云集,船有千数百号,临时小贩商逢至,甚为热闹,仅次于嵊山之带鱼汛。“前方有勇有力,后方也不示弱啊。在那个还挂有‘生产队’标志的年代,我们村的35亩承包地无一荒地。”盛国成说,改革开放后,大家的生活日渐转好,走出岛去读书、打工、做生意的人也逐渐多了,捕鱼的人却少了。

  迁村建港口,深水良港世界扬名

  “我现在的新家就在前一幢商品房内。说是进城住,像城里人生活,但阿拉老一辈人还是喜欢在宽敞道地、平屋瓦房下过日子。”盛国成指金港马路东面的一排商品房说,1997年,马迹村因上海宝钢集团建设矿石中转站的需要,全村170余户村民整体搬迁进城,都安置在这儿,一共12幢。而马路的西面则是关岙村。

  2002年,开发中的马迹山迎来了第一个马年。赶在马尾,总投资约13亿元的嵊泗宝钢马迹山矿石中转码头正式投入使用。从此,港口吞吐量逐年增加,不断刷新数据。“现在去马迹山的路也通了,不用坐船,坐车就能到了。只是,看不到我们村子了。那山里有些‘马器官’也给平了。马迹山是年年变样,听说港口还在扩大,大有发展前途。”盛国成在遗憾与期盼中感叹道。

  而今,马迹山的“马迹村”早已不存在,唯有这“亚洲第一矿石中转深水大港”之称的马迹山港扬名国内外。

  2014年,又是一个马年。马迹山开始为三期工程奋战,那就是马迹山港区的“扩容”。

编辑: 杨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