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力六为 实干争先
大力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
五个一百

嵊泗县建立长效治水模式

2017-08-31 11:11:05 来源: 作者:

  “五水共治”是自2014年以来的全省重点工作,包括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项工作。

  治污水是嵊泗“五水共治”的重中之重。今年,嵊泗还全面推进了剿劣V类水工作,并成为全市第一个通过剿劣验收的县区,我县的水体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随着“五水共治”的深化推进,污水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实现了“两个全覆盖”、“两个新转变”。

  库长制全覆盖

  我县没有河流,却有很多水库、山塘,因此在全省推行“河长制”的同时,我县因地制宜,推行“库长制”。

  库长体系:全县库长包括县、乡镇、村三级,共有库长101名,由4名县级库长、57名乡镇级库长、40名村级库长组成。现在每个水库、山塘以及小沟渠、小池塘都有自己的库长,负责全县水环境的日常管理。

  库长履行“治、管、保”三位一体职责:即推进库塘治理、管理和保护工作。库长制运行中,还完善了会议制度、巡查制度、督查指导和报告制度等。每个库长严格遵守这些制度,特别是强化了巡查,县级库长每半月巡查一次、其他库长每周一次,各级库长针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及时协调部门处理。

  排污设施全覆盖

  实现镇级污水处理厂全覆盖。提标改造了菜园绿岛污水处理厂,完成了嵊山镇、洋山镇污水处理厂新建,实现了镇级污水处理厂全覆盖,污水日处理能力达8500吨/日,处理后水质达到城镇污水一级A标准。

  实现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铺设了污水管网约16.8公里、改造了化粪池2000多个、设置了清扫口或检查井8000多个,今年还对污水管网进行全面防护,累计受益渔农户15400户,日处理能力3800多吨,实现了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100%。

  在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建立了对这些设施的长效运维机制,不仅采用了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管理和乡镇日常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还制定出台了《嵊泗县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试行)》和《嵊泗县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考核办法》。

  从传统治理到生态化长效治理的转变

  由于嵊泗的很多水库、山塘都是死水,水体自净能力差,污染物容易沉积、水体容易发臭,这也是我县治水的一大难点。因此在治水过程中,除了清淤等传统整治方式,各乡镇集思广益、因地制宜,引入了生态技术,推动了水环境的生态循环系统建设,更加注重治水的长效性,通过生态治理在全域范围内消除了劣V类水体。

  花鸟乡的MBBR移动生物床技术

  花鸟乡在全县范围内率先采用MBBR移动生物床技术治理污水,为全县污水生态治理打造了实体样板。污水通过管网收集后提升至处理设备,经“兼氧+生物移动床好氧+化学脱磷”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全乡建设MBBR处理终端2处,污水处理量70吨/日。之后,我县在符合条件的村庄推广这一技术,目前已建设MBBR移动生物床处理终端23套。

  五龙乡田岙村荷塘

  一池死水的荷塘,通过人工湿地的层层过滤、水质净化,形成了水循环系统,不仅让荷塘的死水变成了活水,净化后的水还用于灌溉周边田园,形成了一方风景秀丽的海上田园。

  五龙乡边礁村上山塘

  采用液体膜生境改善复合生态技术,水质由原先的浑浊迅速转变为现在的清亮。

  枸杞乡老虎石岩山塘

  除了生态清淤,还通过截污纳管、种植水草植修复水体,同时把污水治理和周边景观打造紧密结合,铺设了生态慢道,种植了具有净化水源作用的植被,周边环境焕然一新。

  黄龙乡北岙山塘

  采用水体增氧系统(曝气)+水生植物浮岛的生态治理技术,同时新建泵房、水塔和洗衣池,铺设了自来水管网,将山塘水利用管道引至洗衣池,既方便了群众日常用水,又杜绝了群众生活对山塘水质的影响。

  从污染点治理到污染源治理的转变

  污水治理从源头解决才是根本。除了硬件设施、软件管理、生态技术跟上外,源头治理成为了重要环节。

  菜园镇在对关岙沟渠、基湖沟渠等重难点治理上,除了对沟渠本身进行清淤、盖板加固外,更是强化了对沟渠污染源的整治,特别是对周边生活污水、农业污染进行截污纳管,有效减少了生产生活对水体的影响。目前全县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铺设污水管网约16.8公里。

  除了截污纳管,我县还加强了排水口整治。今年以来共排查各类排水(污)口98个,包括雨水口46个、污水排放口52个,并实施了排污口“身份证”管理,统一制作标识牌,还将排水(污)口日常监管列入巡查的重点内容,全面清理了残留的不合规排水(污)口。

  岸上的环境卫生同样非常重要,岸上干净了,水体自然洁净。因此,垃圾分类以及小城镇综合整治等工作,也是污水源头治理的重要内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全民参与到爱护水源、保护环境的行动中,“五水共治”才能彻底取得成功。

编辑:吴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