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力六为 实干争先
大力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
五个一百

中国医师节特别报道:与时间赛跑!急诊医生的一天这样过

2018-08-20 16:22:03 来源: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作者:
核心提示:“如果留心,就会发现,不论是不是工作状态,大多急诊医生走路都很快。因为他们工作时都在与时间赛跑,久而久之都形成了习惯,即使是非工作时间,步伐也慢不下来。”这是本端记者近日蹲点杭州医院急诊中心,最直观的感受。8月19日是我国首个中国医师节,我们还原医者一天的工作状态,以此文向全体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致敬。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8月19日讯(记者 傅心怡)“如果留心,就会发现,不论是不是工作状态,大多急诊医生走路都很快。因为他们工作时都在与时间赛跑,久而久之都形成了习惯,即使是非工作时间,步伐也慢不下来。”这是本端记者近日蹲点杭州医院急诊中心,最直观的感受。8月19日是我国首个中国医师节,我们还原医者一天的工作状态,以此文向全体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致敬。

清晨7:30,医生江哲龙来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室,一个急诊科医生紧张而忙碌的一天随之开始。和夜班同事做好交接后,江医生开始查床,详细了解抢救区每位患者的情况。急诊科医生需要大脑条理格外清晰,即使每位患者的情况都各不相同,但医生都要能一边安抚着患者和家属情绪,一边与各个科室联系,安排好下一步的治疗工作。

8:27

一名女患者突然在医院大厅晕倒,被送进急救室。

8:30

一名感染性发热患者被送进急救室。

8:36

一名疑似中风的老人被送进急救室。

……

高频率地接诊状态,急救室几名医生有条不紊地实施抢救,神经内科的医生夏文卿赶来支援。“急救室是最考验一个团队协调能力的地方。遇到危重病患,涉及到的各科室医生都要一起出谋划策,再加上护理部的同事,多方合作,才能保证抢救区的正常运转。”江哲龙医生一边对着记者介绍,一边又迈开大步向急救室门口走去,又有新患者被救护车送来了……

“抢救总会有遗憾,有的时候我们医生轮番上阵,所有能上的医疗设备都上了,抢救了几个小时,最后还是没能救过来的情况,也确实是有的。”临床经验丰富的急诊内科医生詹建伟告诉记者,面对病人的离去,其实医生并不是“冷血”,而是必须让自己的情感隔离出去,保持专业:“不可以受情绪的影响,才能保证自己不会乱了方寸,保证做事的效率。这也是对急救室里其他病人负责。”

此时,一位患者的家属见江医生正在写病历,赶忙跑上来感谢:“我爸心脏搭桥也是在这里做的,好几个大手术都是在这里做的,今天又麻烦了你们。医院等于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真的要谢谢。”江医生冲患者家属笑了笑,没有停下手上写病历的工作。

急诊的工作特点是脉冲式的,病人的出现并无规律,但节假日期间,急救情况比往常更多。“今天其实真的算蛮空的,没有特别危重的病人,如果每天都这样就好了,还是希望大家都能身体健康,平平安安的。” 詹建伟医生边扭动着僵硬的腰部肌肉边感叹。

中午11时30分,记者走出杭州市一医院急救室,手机上的步数显示已经达到了一万步。

手提25斤的急救箱 奔波在生死线上

中午12点,杭州市急救中心红会医院急救点医生杨潇刚把患者送到了医院急救室,风尘仆仆地回来吃了口饭。

“上午出去了两趟,本来是每趟出去都得立马把病历写好的,但是因为第二趟紧接着第一趟,所以两本病历就一起写了。” 女医生杨潇是杭州急救中心仅有的17位固定医生之一,“没什么医生愿意来做急救车上的医生,女生更少一些,可能是因为获得感不高。虽然我们接触到的都是最需要急救的患者,但是因为我们陪着患者都只能陪路上这一段,并不能见到他们出院什么的。另外一个原因,工作时间长。我每个夜班都是14个小时,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晚上喝酒的人多,基本上没有停下来的时候,精神上、身体上都太紧张了。不过家人还是比较理解我的工作辛苦,都很支持我。特别是我的宝宝,很为我自豪,所以我也很高兴。”

12:27

值班室内电脑的警铃声响起,凤起路骨科医院门口有老人晕倒了。

12:34

赶到现场的杨潇医生开始为老人进行静脉注射,同时询问经过。

“大伯,大伯,把拳头捏好,我是医生,医生到了,不要怕,不要紧张。” 杨潇像哄孩子一样哄着这位高龄老人,老人的状态慢慢稳定下来:“大伯,你血糖太低了,才会晕倒,我先给你推一支提高血糖的(药)。”
眼睛时时监控着仪器,一路上一刻都没放松,即使救护车打着空调,杨潇仍然汗如雨下。一直到安顿好大伯住进了急救室,她才举起手臂来用袖子擦了一下。“好热啊!”她冲记者笑了一下,舒了一口气。

“不过还是夏天好,夏天衣服穿得少,上仪器容易,心肺复苏也容易些,冬天衣服一层一层的,太费劲了。” 杨潇告诉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记者,夏天和冬天是报警量最高的两个季节:“夏天喝酒、夜宵之后,各种伤病的电话就会响起。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的报警量很也高。冬天的话接警,老人家比较多。”

“你问我病人失去意识的当下,我慌不慌?其实有一瞬间我是慌的,但是我不能表现出来,并且马上要想好下一步要怎么做。我知道当时患者、患者家属都指望着我,我必须马上冷静下来并且进行救治。”杨潇对记者说。

14:00

电脑警铃又一次响起,附近小区一位肿瘤病人失去意识。

15:30

某建筑工地工人头部出血严重,拨打了120。

……

一天下来,记者手机上的计步器显示的步数已经超过了2万6000步,而记录下的工作状态,只是120急诊科医生的一个缩影。江哲龙、詹建伟、杨潇……广大医护工作者所传递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深深打动了记者,他们的劳动理应得到全社会更多尊重。

编辑:嵊泗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