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力六为 实干争先
大力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
五个一百

年轻存时间高龄取服务 杭州的“时间银行”你听说过吗

2019-05-13 11:10:15 来源: 浙江新闻APP 作者:

  

  “年轻存时间,高龄取服务。”

  近日,许多家住杭州米市巷街道大塘巷社区的老人,忙得不亦乐乎,只要有空就去做志愿者,帮忙照顾生病的老人,陪着更年老的老人聊天,为其他老人上课培训……

  这种创新的“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受到居民的欢迎。

  所谓“时间银行”,就是通过参与固定岗位的社区志愿服务和区、街道、社区的养老服务活动,换取积分,参与服务的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服务能力,年龄没有要求,兑换积分的人员有年龄标准,即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提供服务的年轻人岂不是没办法兑换相应的养老服务了?没关系,没达到60周岁的服务者的积分,可以给家里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使用。

  今年,拱墅区将以米市巷、小河、拱宸桥、和睦4个街道为试点,探索形成政府引导、多方共举、服务多元、资源共享的“时间银行”服务理念和模式,为辖区老人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精准、可持续的养老服务。

  

  社区服务存进“时间银行”

  外出游玩前用积分换英语课程

  67岁的居民姚惠贞,是大塘巷社区首批“时间银行”注册储户之一。自社区启动“时间银行”项目以来,她每次上门看望独居老人时,已经养成了用手机扫码服务对象的二维码“储存”服务时间积累积分的习惯。

  这段时间,姚惠贞有了外出旅游的计划,她打算登录“时间银行”管理系统“阳光大管家”网站,用部分积分换取旅游英语课程。

  与此同时,为姚惠贞提供旅游英语课程相关服务的人员,也会在自己的“时间银行”账户里“存”进相应的服务时间用于兑换积分。

  “‘时间银行’这种模式,很好地激励了老人,弥补养老资金和人员不足的问题。”社区相关负责人翟隽隽表示,目前,大塘巷社区正在进一步完善积分兑换体系和调整兑换分值,将来,不仅服务时间能够兑换养老积分,老人参加社区活动、充电学习和购买第三方服务等都可用于兑换养老积分。

  构建三级实体网络

  打造良性循环的“存取”机制

  良性循环的“存取”机制背后,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志愿者队伍提供服务保证。

  今年以来,拱墅区探索构建“区运营管理中心—街道服务站—社区服务点”的“时间银行”三级实体服务网络。同时,借助大数据等智慧化手段,不断拓展着养老服务“触角”。

  家住和睦街道华丰社区的伍卫红老人,今年又多了一重身份——“时间银行”为老服务队伍的热心志愿者。

  在伍卫红这样的“领头雁”的带动下,微型风筝传承者郑永联、理发师李查花、巧媳妇张惠琴……越来越多的民间“能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他们长期驻点在街道、社区的“阳光老人家”实体站点,提供常态化服务。

  4月,“时间银行”在拱墅区智慧养老平台“阳光大管家”上试运行,为三级实体服务网络插上“智慧”翅膀。集志愿服务时间记录、积分兑换与捐赠、服务公开、需求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将数据延伸至各街道、社区及“拱墅阳光老人家”微信小程序等使用终端。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加入进来

  已在4个街道率先试点

  “我们希望有更多社会力量来参与‘时间银行’。”拱墅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计划在米市巷、小河、拱宸桥、和睦4个试点街道尝试与第三方建立紧密的合作,通过政府补助以奖代拨、社会组织低偿服务的模式,来整合各方资源。

  除了志愿者,拱墅区还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加入“时间银行”,并建立相应兑换和激励机制。

  企业可通过提供商品实物、服务体验、折扣优惠等方式进行公益宣传,社会组织可通过公平竞争承接更多的服务项目,形成可持续的互助养老模式。

  接下来,拱墅区将在4个试点街道全面推行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模式。同时,建立明确“阳光监管”标准,建立志愿者双向评价管理体系、规范运作标准,完善服务机构评优评级机制,设立为老服务相关考核和激励制度,力争到2020年,在全区推广经验做法。

编辑:吴晓燕
X
选择其他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