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社会,“内卷”已然成为网络高频热词,生动地描绘出各个领域过度竞争、非理性内耗的状态。从校园到职场,从升学考试到职场晋升,无数人被卷入这场无形却又压力爆棚的“漩涡”。
教育领域堪称“内卷”重灾区。以高考为例,相关数据显示,过去十几年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持续攀升,2023 年更是突破千万大关。为了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学生们纷纷开启“刷题”“补课”模式。据调查,超 80%的高中生每周课外补习时间超 5 小时,甚至有学生为多争取学习时间,凌晨四五点就起床背书,深夜还在台灯下奋战。这种“军备竞赛”式的学习,消耗大量精力,学生们看似忙碌充实,实则创造力、自主学习能力被压抑,沦为考试机器。
职场亦深陷“内卷”泥沼。互联网大厂的“996”“007”工作制屡见不鲜,员工们为了绩效、晋升,主动加班成风。某知名科技企业员工透露,部门同事为抢项目,凌晨还在发工作邮件,周末也不休息,只为向领导证明自己“更拼”。长此以往,大家身心俱疲,工作的幸福感荡然无存,而企业也并未因员工的过度付出获得等额创新产出,陷入低效率内耗循环。
无独有偶,“铁饭碗”的“内卷”现状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近年来,公职人员招录考试热度持续飙升,报考人数逐年大幅增长。以公务员国考为例,过去五年间,平均报考竞争比从 50:1 一路攀升至近 70:1,部分热门岗位竞争比甚至突破千里挑一。为了能在这场激烈角逐中上岸,考生们付出诸多心血。从笔试备考开始,就有大量人辞去工作或放弃娱乐时间,全职闭关学习数月,各类公考培训辅导班更是门庭若市,动辄收费上万元,学生们依然趋之若鹜。到了面试环节,为提升形象气质,有人花费重金定制高档正装,还专门聘请私人教练纠正仪态;为丰富答题素材,日夜背诵政策文件、时事热点,力求在短短十几分钟面试里完美表现。而一旦成功入职,单位内部的竞争也不容小觑,为了评优、晋升,写材料、做项目同样争分夺秒,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哪怕捧着众人眼中的 “铁饭碗”,也丝毫不敢懈怠,生怕被后来者赶超。
“内卷”盛行,根源在于优质资源稀缺与分配不均,引发群体性焦虑。但一味随波逐流,只能在“内卷”中迷失。破局之道在于,社会应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多元发展通道,如各地出台人才引进政策,扶持新兴职业发展,让人才各展其能。个人层面,则需保持清醒认知,摒弃盲目跟风,遵循内心兴趣与专长,深耕细作。学生专注提升综合素质,职场人聚焦核心技能打磨,以差异化优势突围“内卷”重围,方能在成长道路上稳步前行,重拾生活与工作的本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