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老师你看,这里有真的娃娃鱼哎!摸到了!”“叔叔,小乌贼们为什么成群结队一起游啊?”近日,嵊泗县黄龙岛上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菜园镇第三小学百余名学生化身“小体验官”,在渔臻鲜共富养殖基地、“渔绳结”共富体验馆等特色点位参与了一场“漂洋过海”的共富研学市集,在接近科学、感受非遗中深刻体会海岛文化和共富成果。作为嵊泗县通过共富资源、服务集成,推出的首场小岛沉浸式共富体验活动,本次研学精准串联岛上共富阵地,将非遗传承与海洋科普有机融合,让乡村发展真正做到“来者可感,在地可及”。
“渔绳结手艺可是老一辈人靠海吃海的智慧。绳结绕三圈,对应着涨潮三刻钟……”在非遗传承人刘永岳的生动讲授中,传统渔俗技艺仿佛跨越代际,让学生们看到其背后不常耳闻的一面。“课堂不止在乡间田野,文化也不止在字里行间,这场‘共富课堂’让同学们收获颇丰,我也听得津津有味呢!”带队李老师结束时说道。“不止呢!我们也是‘工坊’里带出来的,跟着刘老师多少学了门手艺,闲来无事还能挣点收入。绳结系住的是手艺,解开的是带富的路子!”村里的学徒阿姐笑着补充道。
渔绳结手艺学习
此次研学路线的开设正是嵊泗县谋深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嵊泗县大力加强海岛共富顶层设计,激活岛际在地资源原生活力,在县域范围内多场景打造工坊66家,吸纳渔农村就业超3500人,以各村社为主阵地举办各类文化体验、节庆民俗、旅游消费等主题性共富市集130余场次。同时,通过挖掘民俗布局强村工坊、背靠企业打造实体工坊、链接青创孵育主题工坊这“三板斧”,带火了碱水粽、米酒等一批“老底子”特产。并以在地共富工坊为核心,打造红色研学路线,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村庄增富。“工坊是载体,不是目的,为的是让工坊建运协同带动企业、创客、村民甚至游客们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参与进来,不自觉中为乡村共富宣传造势、发展助力。”嵊泗县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嵊泗县还持续深化村村合作、村企共建,充分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资产,推动村咖等新业态顺利落地,实现“聚人气、促消费、提经济”。同时,稳步做好共富成员单位统筹调度和共富资源流动互补,加快实现产学研共融,有力推动乡村共富从“产品式输出”逐步向“理念式转化”迭代升级,让海岛渔村群众的幸福在“家门口”可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