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已过,那些“人从众”的画面还历历在目。这个假期,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五一”文旅市场的火热,不仅释放了消费潜力,更是新质生产力在文旅领域的生动实践。从各地文旅部门的“花式宠客”,到“City游”“奔县游”的兴起,再到“新中式”旅游的火爆,这些热词背后,藏着文旅发展的新“密码”。
“花式宠客”,解锁服务升级“密码”。这个“五一”,各地文旅部门为了让游客玩得开心、住得舒心、吃得放心,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有的城市开放机关食堂,让游客品尝到地道的本地美食;有的景区推出“龙王赐宝”活动,让游客体验赶海的快乐;还有的地方干部职工主动腾房,解决游客的住宿难题。这些“花式宠客”的举措,在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的同时,亦展现了城市的温度和情怀。服务是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游客的口碑和市场的认可。各地要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从细节入手,优化旅游服务,完善基础设施,让游客在旅途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City游”“奔县游”,解锁市场细分“密码”。随着旅游消费的升级,游客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City游”“奔县游”的兴起,正是对这种需求变化的精准回应。“City游”让游客在城市中深度体验当地的文化、美食和生活方式,感受城市的独特魅力。“奔县游”则让游客逃离大城市的喧嚣,到县城寻找那份宁静与“松弛感”。市场细分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地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挖掘特色文化内涵,打造差异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都能在市场细分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成为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新中式”旅游,解锁文化融合“密码”。“新中式”旅游的火爆,是文化自信在旅游领域的具体体现。穿着汉服逛古城、参加传统的农耕体验活动、欣赏非遗文化表演……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旅游中追求文化的体验和精神的享受。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各地要深入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中,让游客在旅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旅游的品质和内涵,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五一”文旅市场的火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各地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不断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让文旅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文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