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山海工基地
港口是舟山市嵊泗县洋山镇最大的优势,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今年以来,紧扣“服务国家战略、做强临港产业岛”功能定位,洋山镇抢抓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机遇,构建以临港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强化企业服务,优化工业生态,深化港产融合,聚力打造现代化临港工业强镇。
近日,位于大洋山岛海事服务项目产业园内的大洋山海工基地一派繁忙景象:7台龙门吊高高矗立,吊车来回穿梭运送模板和材料,近300名工人正紧张地进行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作业。据了解,该基地主要预制作为码头桩基的混凝土桶式基础,服务小洋山北作业区建设。
“我们把混凝土桶式基础称作‘大圆桶’,平均高达32米,一个桶需要60天才能完成全部预制工序。”该基地负责人、中交三航(舟山)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理顾云杰介绍,尽管已满负荷生产,但“大圆桶”的预制速度依旧跟不上作业区的安装需求,急需扩大场地、提高产能。
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后,洋山镇政府立即成立专班,手把手带着企业跑各个职能部门办理手续,帮助该基地顺利启动二期扩建工程。“政府就像‘娘家人’,全程陪跑帮忙协调解决问题。”顾云杰感慨道,待二期投产后,年产能将达120个,为小洋山北作业区建设提供更强支撑。
同样位于海事服务项目产业园内的洋山江海直达总部基地项目,目前也已经进入场地“三通一平”阶段。未来,这里将建设一站式涵盖多种功能的国际化海事专业服务园区,业务内容包括江海集装箱直达运输业务、船用消防救生设施检修以及船舶物料供应等海事服务项目。
“洋山镇政府不仅为我们送上了贴心服务,还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出谋划策,让我们感到很暖心,更坚定了我们在洋山开展海事服务业务的信心。”据该项目负责人高伟介绍,起初企业的发展规划比较单一,经过当地政府的政策解读和专业指导,最终决定多元化发展,拓展业务范围。
洋山镇海事服务港航服务企业孵化基地
如今,“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精准服务企业需求,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已成为洋山镇干部的共识。
提醒企业办理港口经营许可证,为企业提交加工费、电费等各种依据,为限上餐饮、住宿业安装收银系统……洋山镇经贸办工作人员毛雨馨的办公室墙上,整齐罗列着还需开展的各项工作。“这几天,我正加紧为企业办理政策支持申请。”她口中的政策,是镇里刚出台的《关于支持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重点为现代服务业、港航物流业等配套产业提供项目扶持、企业培育、人才引育保障。
今年以来,洋山镇深化“港口枢纽+先进制造+海事服务”三链融合,采用“孵化器+产业园”模式发展海事服务产业基地建设,引入航运、航修、物料配送、海员培训等产业,推动产业单一化发展向航运、航修、海洋装备制造、新能源设备装配于一体的临港产业集群转变。截至目前,洋山海事服务产业基地已注册海事服务企业44家,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约3亿元。
“在市委‘985’行动和‘一岛一功能’首发工程的牵引下,我们对标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需求,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壮大镇街经济核心产业。”洋山镇党委书记阳章稳表示,洋山镇将加速国际海事项目产业园布局,打造洋山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加快引进更多标志性项目和企业落地,切实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为海岛共同富裕交出更亮眼的“洋山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