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力六为 实干争先
大力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
五个一百

匠心传承渔民精神 嵊泗渔歌《海天放歌》亮相第十九届西部民歌(花儿)歌会荣获银奖

2025-06-04 16:36:25 来源: 嵊泗新闻网 作者: 柴思蝶

  【嵊泗新闻网6月4日讯】(嵊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柴思蝶)近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第十九届西部民歌(花儿)歌会落下帷幕。浙江省选送的嵊泗渔歌《海天放歌》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全国60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以第5名的优异成绩荣获“银石榴奖”,并受邀参加“四季村歌”展演活动,向全国观众展现了嵊泗海洋文化的魅力。

  《海天放歌》由嵊泗县文化馆舒信虎老师创作于2019年,是嵊泗渔歌非遗传承的典范之作。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舒信虎深耕渔歌创作与保护20余年,带领团队整理修复原生态渔歌60余首,改编创作新渔歌30余首。谈及《海天放歌》的创作初衷,舒信虎表示:“我想传递的不是简单的旋律或歌词,而是渔民精神——那种不畏艰险、知难而进、责任担当的品格,这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度契合。”

  作品以嵊泗方言为基底,巧妙融合传统捕鱼号子与现代作曲技法。歌词历经多轮推敲,最终以磅礴的气势刻画了渔民与风浪搏斗的壮阔场景:“大旗一卷狂风缚,大船一动巨浪过……天来磨,海来簸,海天跌宕我掌舵。”舒信虎介绍,歌曲通过音乐技法的跌宕设计,如骤停后复起的节奏,模拟渔船劳作的真实情境,令听众仿佛置身惊涛骇浪之中,感受渔民的艰辛与坚韧。

  在舞台演绎上,《海天放歌》由主唱沈利兵与伴唱团队姜建兵、项波、张哲奇等共同完成。编导於佳将传统捕鱼号子与现代音乐元素结合,服饰设计凸显海岛风情;舞台道具则以船锚、立杆话筒模拟渔船场景,配合战风斗浪的表演动作,营造出沉浸式的视听体验。嵊泗县文化馆书记、副馆长姜建兵感慨道:“这次全国性比赛让其他省份首次感受到嵊泗渔歌的震撼力,这是我们坚持海洋文化传承的成果。”

  2021年,嵊泗渔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天放歌》更成为其代表性作品。舒信虎与嵊泗县文化馆长期致力于渔歌的活态传承,通过培养年轻团队、解码渔歌基因、推动创造性转化,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

  未来,嵊泗县文化馆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进一步挖掘海洋文化内涵,推出更多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基层力量。正如舒信虎所言:“渔民精神是嵊泗渔歌的灵魂,我们要让这份精神在新时代继续传唱下去。”

编辑:吴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