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宏伟蓝图的落地生根,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奋力作为。基层干部身处政策执行的 “最后一公里”,肩负着把蓝图转化为实景的关键使命。从政策理论到实践落地,每一步都考验着基层干部的能力与担当,需要他们以“深学”铸魂、“善谋”破局、“力行”攻坚,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书写实干答卷。
以学促知强化理论武装,在深学细悟中把准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为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基层干部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吃透中央一号文件等政策精神的核心要义。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实践,正是当地基层干部对政策的深入学习与透彻理解。他们将政策精神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乡村面貌的华丽蝶变。同时,基层干部还要积极向群众请教,学习农业技术、基层治理等多方面知识,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充分了解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克服“本领恐慌”,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理论与知识支撑。
以谋破局创新工作思路,在精准施策中破解发展困局。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需要因地制宜地精准施策。面对千差万别的乡村实际,基层干部必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发现和培育地方特色,精准找到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山东寿光便是一个成功范例,当地立足蔬菜产业优势,经过科学规划,构建起“种植—加工—物流—销售”全产业链条,打造出享誉全国的“蔬菜硅谷”,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成效显著。在基层治理中,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探索契合乡村实际的治理模式,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凝聚起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合力。基层干部既要“仰望星空”把握政策方向,又要“脚踏实地”摸清村情民意,确保乡村振兴规划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以干践行锤炼过硬作风,在真抓实干中厚植民生底色。“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再好的政策与规划,不落实就是镜中花、水中月。基层干部要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生根。面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居环境整治艰巨、特色产业培育困难等“硬骨头”,要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无数基层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心换取民心,他们扎根一线,走村串户,积极协调资源,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力行”的深刻内涵。只有真抓实干,将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才能让乡村振兴从美好的愿景变为生动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