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龙乡携手县益乐社工服务中心的老师和志愿者们,在南港村、北岙村、大岙村分别开展特色活动,参与人数近百人,为黄龙乡的乡村生活增添了别样色彩。
丝绒焕彩承古韵,巧手凝情续非遗。南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非遗绒花胸针制作活动迎来了众多阿姐朋友们。阿姐们虽然平时没时间做手工,但学习热情不减,专注地跟着老师的步骤操作,只见她们手指灵活地捻着丝线,不一会儿,一朵朵漂亮的绒花就在他们手中绽开了。瞧那做好的绒花胸针别在阿姐们的衣服上,一闪一闪的,又好看又有意义。“咱老祖宗的手艺,真真儿活起来喽!”大家边做边笑,开心极了。这些古老的技艺不再是记忆里的东西,而是变成了阿姐们能亲手做、能天天戴的漂亮物件,让绒花这一古老技艺在中老年群体中得到传承与发扬,为非遗文化注入了别样的生命力。
温情服务暖桑榆,文明新风拂乡村。一大清早,北岙村的老年人早早就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门口排起了长队,准备享受志愿者们带来的贴心服务。理发区志愿者们仔细地为老人们修剪头发,让他们看起来精神焕发;健康义诊处,医护志愿者为老人们测量血压、血糖,详细解答健康问题。最受欢迎的便是泡脚了,老人舒服地坐在板凳上,“阿婆,这个温度烫不烫?刚刚好吧?”“哎哟,真舒服,辛苦你们了...”这场活动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更弘扬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推动了黄龙乡乡风文明建设,让和谐温暖的氛围在乡村中愈发浓厚。
贝壳藏趣融岛韵,巧思寄情传文脉。来到大岙村村委,迎面飘来艾草的清香,原来是志愿者在教老年人做贝壳香包。大家精心拣选贻贝残壳,巧手缝缀入香草,制成一枚枚玲珑的贝壳香包。海潮的气息、指尖的温度与渔家的巧思完美相融。这渔家智慧的结晶,将“靠海吃海”的生存哲学升华为指尖艺术。这些贝壳香包不仅承载着海岛贻贝文化,也成为了老年人发挥余热、展现才艺的载体,有效促进了海岛特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