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年的指尖技艺,遇见阅尽沧桑的掌心温度,海岛非遗活力生生不息,进入到黄龙岛的老年共富学堂里,成为老年岛民们最津津乐道和踊跃参与的文艺项目。“同学们,绳子贴着第一圈的“边”走,像皮皮虾爬的时候顺着礁石缝一样……”近日,一场别出心裁的“皮皮虾”绳艺课堂,在乡老年大学的非遗课堂火热开班。
据悉,这是继“老底子”手艺学堂开办后,黄龙乡首度聚焦海岛共富研学深化和非遗技艺拓展,密切联动“银龄”党支部并自发探索的“银龄乐学+”共富共融新形式,旨在将非遗文化传承进一步辐射到在乡老年群体,让银发学子也能成为非遗“新传人”,进而助长壮大海岛海岛文创手艺人队伍。
课上,市非遗传承人刘永岳与银发学员们绕坐一圈,细致讲解着非遗手艺中的理绳、绕环、穿引、压挑、缠拧等要领步骤,极度耐心地反复演示皮皮虾绳结的收尾技巧。老年学员们全神贯注,手指翻动间虽不如年轻人般灵巧,却凝聚着岁月沉淀下的耐心与定力,在详实的授课教学下,一只只生动活泼的皮皮虾作品跃然成形。“你别说,这绳子啊,一摸到手里就跟有记忆似的。这每一扣、每一绕里头,都藏着渔民的巧心思和跟大海‘较劲’的本事!学编个‘皮皮虾’,不光是图个好看,更是摸着咱渔家的根了。”学员刘阿姨笑着说道。
去年来,乡党委立足党建引领,深耕“乡愁家底”内涵再拓展,扎实将各类实用课堂搬进“共富工坊”、面向多元群体,累计开展点单式授课20余场,培育本地工匠、手艺师傅50余名,并催生出渔嫂直播团、文创研发组等,带动增收数10万元。如今,随着共富非遗与老年课堂的常态接轨,更标志着该乡着力打破常规,扎实探索“青年入乡”和“银龄再造”共抓共建的崭新思路,不断帮助新、老岛民携手踏入这条独具黄龙特色的海岛发展助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