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力六为 实干争先
大力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
五个一百

嵊泗:青年赋能,产业活化唱响“石岛渔歌”

2025-07-23 10:20:26 来源: 潮新闻 作者:

  “一碱粽情”共富工坊

  在嵊泗县,一场由青年力量驱动、产业跨界融合的海岛共富实践,正让昔日的传统渔乡焕发新生机。近年来,嵊泗县深挖“一乡一品”特色,在黄龙乡聚力探索海岛共富新路径,创新构建“要素流动+业态活化+飞地联组”三位一体的驱动体系,将党建优势、青年智慧与市场机制紧密结合,不断释放“组织协同+市场调控”的乘数效应,为海岛县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生动样本。

  精细规划是打牢共富根基的关键。紧盯“土特产富”发展实情,嵊泗县在黄龙岛聚力打造实体产业工坊集群,通过社企合作、联村助民,孵育土特产工坊,并联合在岛旅宿、青年业态等主题式布局共富集群。目前,已在岛上培育13家各具特色的共富工坊(业态),根据类别给予精准适应性指导,精细孵化准入机制,有效避免了同质竞争,确保产业有序增殖、活力迸发。

  凝聚共建合力,特别是激发青年群体的活力,是破解海岛发展瓶颈的突破口。为激活小岛发展源动力,嵊泗县黄龙乡积极联络青智创业、数字游民等新兴在地群体,组建“青屿潮生”融创联盟,牵头构建“联村联企联个体”的发展对话体系。据了解,该联盟每两月举行一次实务协调会,以问题导向精准解决运营中的实际困难,推动组织指导有效下沉。仅今年5月以来,已通力解决资源整转、标志深化、销路拓展等20余个难题,同时积极推进“无门槛”合作,在乡党委书记带头调度下,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跨区联建、倾斜帮扶等措施,持续为养殖企业助产、乡土文创开发等提供有力扶持。

  激活要素循环,关键在于推动产研融合与青智赋能。嵊泗县在黄龙乡的“寻味乡村”共富矩阵设计中,已将各类新岛民群体力量视为核心发展要素,并逐步开拓出“非遗+”、“渔俗+”、“研游+”、“数智+”等特色路径,推动产业模式从单产品流转的初级阶段,加速向深度体验融合式迭代升级。立足产研融合,当地主导设计了“红领共富”、“石岛传遗”两条主题路线,系统串联起30余项共富产品和体验项目。碱水粽制作、石创意展等互动项目已成功开发运营,部分项目更进驻本地高端旅宿作为特色内置体验服务,实现了“软性资源”的灵活变现。与此同时,共富联盟成员密切联动村集体,推动村内闲置资源盘活流转。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地充分利用“数字游民”文化圈层、高校驻地社研项目等资源,公开征集到“活态村落博物馆”、“青年养老院”等20余份创意提案。结合海岛旅居主题搭建的“共享课堂”,正吸引着青年游民艺术家积极参与主题IP设计、联名文创开发以及数字营销探索,在多元借力中不断丰富和提升“龙”字号品牌的内涵与知名度。

  为突破海岛物理空间局限,链接更广阔的市场通道,嵊泗县在运营深化阶段创新布局岛外共富“飞地”,推行“零成本”抱团经营和市场化主营模式,邀请县域共富圈内的优质产品一同进驻,抱团打造具有鲜明标识性的共富商态。同步推进产品“进商超、进场站、进船舱、进电商”链条拓展计划,将共富产品视作文化宣传载体推向公众视野。目前,黄龙碱水粽等特色产品已成功进驻县城商超和岛际交通客船,在李柱山旅游集散中心实现了“拳头”产品的跨岛常驻展销,还成功吸引1家社会资本落户黄龙注册。此外,乡党委积极配套建设“飞地”存储点、完善船舶运输网络,并与县内高端民宿的餐饮及土特产平台对接原材料供给方案,持续提升“岛内循环+岛外飞地”的现实效能,加速推进“产品出岛、文化出圈”的共富目标。

编辑:吴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