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徐徐,警徽熠熠。近年来,嵊泗县公安局(下称“嵊泗公安”)深入打造具有海岛特色的海洋生态警务模式,通过全链条打击违法犯罪、全要素保护绿水青山、全过程护航绿色发展,将生态守护“绣入”嵊泗的蔚蓝画卷。
强化打击,严惩涉海违法行为
今年6月,嵊泗公安获取到一条非法捕捞水产品线索,经一个月研判调查,联合市县两级涉海部门开展集中收网,一举抓获涉案人员18人,查扣“三无”船舶11艘,禁用网具500余顶。
伏季休渔,是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但部分外来渔民仍抱着侥幸心理在非法作业生产。为此,嵊泗公安聚焦“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整合海事、海经等涉海单位职能,伏休季常态化开展“清港”“净海”专项行动,集中打击整治“违规矶钓”“三无船舶”“非法捕捞”等海上突出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海洋生态秩序。
“我们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把打击涉海违法犯罪行为作为保护海洋生态的关键环节,全力整治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环境与海上作业秩序的行为。”嵊泗公安治安大队教导员邱昱说。
科技赋能,提升海洋监管效能
“以往各种各样的生活、生产垃圾漂浮在海上,光靠船只巡逻治理效果不大。现在好了,有无人机监测和各种系统辅助,养殖海域越来越干净了,老百姓的收益也愈来愈好了!”枸杞派出所生态警长朱超峰指着正在作业的无人机说。
在枸杞岛万亩贻贝养殖桁地的上空,两台无人机正在进行养殖区域超面积识别和日常海面巡查,实时回传图像数据自动进行比对,并将异常情况反馈到数字海洋综合监管平台上。通过借助无人机进行低空巡逻,半个小时就可以对养殖海域巡视完成,对违规超面积养殖区域进行预警提醒,实现精细化监测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升海洋生态警务科技感,嵊泗公安与县海经局、大数据管理中心联合建成“数字海洋综合监管平台”,搭建海漂垃圾、违规用海、非开放区域人员闯入等6个涉海应用场景,自动识别预警预设违法行为,并同步进行签收、反馈、流转、处置,实现涉海案事件、海洋生态监测等全流程闭环。将“智治”理念贯穿各个环节,海洋生态防护网越织越密。
普法宣传,增强海洋保护意识
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将海洋生态保护的关口前移至关重要。
为了提升渔民及沿海居民的海洋保护意识,嵊泗公安始终把海洋生态保护普法宣传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利用“全国生态日、世界海洋日”等重要节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组织“东海渔嫂”“党员船东”等百余名成员向养殖户、海钓者累计发放《生态环保指南》1.4万余份,覆盖人群达1.2万余人。
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海洋生态保护,鼓励群众提供私自堆放垃圾、排放污水等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线索,并由“蓝色生态义警”及时进行劝阻核实。“通过持续深入的普法宣传活动,越来越多群众认识到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保护海洋环境的行动中来。”枸杞派出所教导员郑实说。
如今,嵊泗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硕果累累,已获得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海洋牧场示范区等多项“国字号”荣誉。未来,嵊泗公安将继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海洋生态警务模式,为守护蓝色家园、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