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新闻网8月12日讯】(嵊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董梦媛)从零散钓点到“一站式服务”集群,从“卖鱼获”到“卖体验”,如今的嵊山镇正以海钓为纽带,完成一场从传统渔场到“东海钓场明珠”的华丽转型。随着海钓活动基地集散中心、新码头等核心设施试运营,这条以钓竿串联起的产业链,不仅让钓友纷至沓来,更让这座百年海岛焕发共富新活力。
谁能想到,如今被钓友追捧的嵊山海域,曾一度陷入发展困境。2003年,当地渔民划着木质渔船接钓客,全年接待量仅百十来人次;2018年受小飞艇冲击叠加疫情影响,海钓生意更显冷清。直到2022年,“加快海钓产业发展”的方向明确后,嵊山人才重新发现家门口的“聚宝盆”——全年可钓、鱼类丰富的海洋资源,正是得天独厚的发展资本。
破局,始于“真刀真枪”的攻坚。镇里成立海钓工作专班,书记镇长牵头挂图作战,先啃下“确权”硬骨头:为东崖、海礁等518公顷海域办理“三权分置”手续,让钓场有了合法“身份”。随后真金白银持续投入:2017万元建成海钓集散中心,集成咨询、装备租赁、特色餐饮等服务,成了钓客的“一站式服务站”;小玉湾码头改扩建成7个泊位,解决了钓艇停靠、物资补给“临时凑地方”的难题;再加上1800万元的海钓公园景观带、500万元的展示厅、450万元的大玉湾配套……一套“硬件组合拳”下来,即便在试运营的海钓淡季,码头边拎着钓竿的游客也比往年同期多了不少。
“嵊山的海洋资源本就丰富,现在硬件跟上了,钓客来这儿更像旅游度假。”县盛泰海钓经营有限公司副经理朱伟坦言,试运营期间虽未正式推广APP等产品,但已初见成效,“带来的旅游经济效益很明显”。
硬件升级只是起点,嵊山更在“一根钓竿”上做足“产业链文章”。镇里注册盛泰海钓公司统筹运营,在硬件之外练起“软功夫”:串起“钓宿一体”服务链,集散中心可提前预约住宿,民宿与餐馆联动,江苏钓客朱先生带着妈妈来岛时,“租装备、登船、住民宿一气呵成,比以前找‘野平台’省心太多”,他笑着说,“岛上节奏松快,想什么时候起钓、什么时候逛景点都行”。如今高端民宿旺季满房,淡季入住率仍达85%,成了产业链上的“香饽饽”。
同时,当地孵化“岛播”品牌促增收,10名渔嫂当主播,镜头前播海钓实况、讲渔家故事,顺带卖渔具、贻贝等特产,上半年仅带货就帮村民多挣了不少。就连以前开帆张网船的退捕渔民,不少也成了海钓向导,“现在收入稳当,不用再愁风吹浪打”。海钓船也有了“规矩”:统一船型标准、实行点名签到制,钓客安全更有保障。
“2025年上半年,嵊山海钓产业进入提质升级新阶段。”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超介绍,随着核心设施全面投用,接待能力和游客量大幅提升,还成功承办多场研学活动。接下来,嵊山将以“硬件升级+赛事引流+生态护航”三位一体模式,推动海钓产业成为共富支柱:筹备全国海钓精英赛,依托新码头、集散中心打造国家级赛事品牌,提升嵊山海钓知名度;推进海钓公园景观带建设,串联东崖绝壁等景区,开发“海钓+生态观光”特色路线;通过“岛播”直播海钓实况、渔家生活,让更多人知道这片“东海钓场明珠”。
一根钓竿,钓起的是渔获,更是希望。从百年渔场到共富样板,嵊山正以“钓旅融合”的独特路径,让海洋资源变成“富民资本”,这条充满活力的共富路,正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