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的艰苦抗战迎来了最终的胜利。80年来,这段用血与火铸就的历史始终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这场伟大胜利不仅洗刷了百年民族屈辱,更淬炼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成为激励后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火炬。回望历史,既要牢记先辈的牺牲与奉献,更要珍视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铭记抗战历史,铸就民族魂魄的精神长城。“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当代青年正面临着空前的历史虚无主义侵蚀危害,抗战历史在短视频时代被切割成零碎片段,抗战记忆甚至被AI技术造假作伪。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党员干部须率先示范,坚持全面客观的认知原则,深化对抗战精神内核的理解,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牢固树立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定位,用详实史料批驳“抗战娱乐化”“英雄污名化”等错误倾向,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强国建设的行动自觉,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坐标。
用好群众路线,传承克敌制胜的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在抗战前期 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分散的人民群众力量凝聚为抵抗侵略的汪洋大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当代党员干部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作为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项目中密切联系群众,及时传达处理群众意见,使政策制定既接“天线”更接”地气”。
发扬优良作风,锻造永不过时的坚强品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加强作风建设,在革命战争年代保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优良作风,并最终以“延安作风”战胜“西安作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离不开持之以恒的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中央八项规定”《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文件,为加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丧失信仰必遭沦亡,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作风,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融入基层治理,让“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作风成为干事创业的底色,以“啃硬骨头”的实干回应先烈期许,践行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