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力六为 实干争先
大力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
五个一百

铭记血火淬炼的精神密码

2025-08-25 10:07:01 来源: 作者: 团县委 王刘茜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15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再次回望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近期热映的爱国主义题材影片《南京照相馆》,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抗战历史的残酷、民族精神的坚韧以及家国情怀的深沉。

       铭记历史,守护真相之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与使命。《南京照相馆》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背景,为我们展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影片中,南京城破,日军的铁蹄肆意践踏这片土地,百姓们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与绝望之中。然而,黑暗之中总有一丝光亮,照相馆的众人意外发现了日军屠城的铁证。这些照片,成了揭露日军暴行的关键证据,它们不说谎,静静地诉说着当年的惨状。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铭记南京大屠杀的惨痛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视现在的和平,缅怀为反抗侵略付出生命的千千万万的同胞。正如电影中所揭示的,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在当今时代,仍有一些势力试图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我们要以这部电影为契机,让世界看到历史的真相,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血与泪的过去。

       人性光辉,照亮黑暗岁月。在危难面前,人性的光辉往往能够照亮黑暗的岁月。《南京照相馆》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性的美好与坚韧。阿昌和毓秀,从一开始的为了求生而挣扎,到后来主动放弃自己的通行证,给老金女儿和妻子生的希望,他们的转变让人感动。阿昌最初为了活下去,甚至抢夺通行证,但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他的良知被唤醒,他意识到,比个人生存更重要的是守护正义和他人的生命。

       老金,作为照相馆的老板,他提出保留罪证,为了守护真相,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当日军试图掩盖罪行时,老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与他们对抗,他知道,这些罪证是对历史的交代,是对死去同胞的告慰。宋班长,这位平民群像中唯一身着军装却自称“一枪未发就逃”的人,在目睹日军的暴行后,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他为守护照相馆不被替代舍生取义,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爱国精神。这些普通人在危难面前的抉择,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转变成长,铸就精神丰碑。《南京照相馆》中人物的转变与成长,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也让我们看到了抗战精神的传承与发扬。阿昌从一个懦弱的旁观者,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的反抗者,他的成长历程让人感慨万千。他在日军的压迫下,曾经恐惧、挣扎,但最终他选择了站出来,为了正义和真相而战。毓秀也从一个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小演员,成长为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她的话语“我可是演穆桂英的”,充满了力量,展现了她对侵略者的蔑视和对民族精神的认同。

       这种转变与成长,不仅仅是个人的蜕变,更是整个民族精神的升华。在抗战时期,无数的中华儿女都经历了这样的转变,他们从最初的懵懂、恐惧,到后来的觉醒、抗争,最终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如今,我们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节点上,回顾这段历史,更应该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照相馆的暗房里有句行话:“好照片是显影液和时光共同创作的。”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显影盘前,组工干部更应读懂这种“显影哲学”——我们要做历史的显影剂,让记忆永不褪色;做人性的定影液,让崇高沉淀结晶;做精神的转印纸,让薪火世代相传。当《南京照相馆》的片尾曲响起时,银幕上飘落的不是胶片,而是一个民族精神DNA的螺旋链,等待我们在新时代的暗房里,冲洗出更壮丽的未来底片。

编辑:嵊小海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