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胜利之日。1945年这一天,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终结了侵略者的暴行。2015年,首次非国庆日举行的“9·3阅兵”以硬核力量传递和平誓言。今年、今天,这场庄严仪式再次唤醒全体中华儿女的历史记忆与使命担当。它告诉我们,阅兵不仅是国家力量的展示,更是一堂深刻的“精神课”。
严守铁规铸初心,步履铿锵战一线。今年阅兵筹备中,强调“不扰民、少扰民”,通过科学规划降低对群众生活的影响,看似微小的举措深刻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逻辑——在保障国家重大活动的同时,始终将群众利益置于首位,通过“最小化扰动”实现“最大公约数”的社会和谐。而阅兵中士兵的整齐步伐、坦克的严整队列,背后是日复一日的纪律锤炼,这种纪律性与协作精神,正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海岛城市的建设,同样需要纪律性。借鉴阅兵筹备中“科学规划、精细化协同”的思路,聚焦海岛治理难点、民生所需,推动党组织在海岛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确保党员队伍“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以组织力提升海岛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治理机制,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最终实现海岛发展与民生福祉的“双赢”。
不忘烽火战浴血,旗帜猎猎迎未来。《钢铁洪流进行曲》音乐一响,仿佛回溯到抗日战场上,抗战老部队80面旗帜迎风猎猎,有“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铁锤子团、“铁血战旗,英雄连队英雄胆”的即墨城第一连、“黑山白水,绝境周旋”杨靖宇支队等等,每一面旗帜都铭记着抗战英烈的英勇奉献,记录着捍卫家园的辉煌荣耀。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民以铁骨铮铮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这些英雄事迹、这个伟大的抗战精神将接续传承,随着80响礼炮声迎向未来。对海岛县城而言,?这些英雄的事迹和抗战精神不断激励着群众攻坚克难、奋勇向前。从渔业资源的保护开发到海岛旅游的蓬勃兴起,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到民生福祉的持续增进,无一不体现着这种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每一个奋斗在建设岗位上的人,都如同当年战场上的战士,怀揣着对家园的热爱,以实干为笔,书写着海岛振兴的新篇章。
“硬核力量”现担当,风雨无惧护安宁。这次阅兵中,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4支战略兵种受阅方队擎崭新的军旗首次集中亮相,展现了我国对军事全方位的发展理念。随后,海陆空等多种装备入场接受检阅,战略打击群的4个方队最为引人注目,尤其是东风洲际战略核导弹的震撼登场,形成了有效震慑,这些细节传递出“强国必强军”的信念。嵊泗虽为小岛,但面对台风频发、生态保护、渔业转型等挑战,同样需要这些“硬核”能力。作为海岛干部,我深刻认识到工作的“硬核”,在于锻造一支敢打硬仗、能解难题的基层队伍。从网格治理到“航行的支部”,从脱贫攻坚到海岛共富,唯有以严明的纪律、专业的素养、无私的奉献,方能守护海岛的“和平”。这里的“和平”,不仅是外部环境的稳定,更是群众生活的安宁与发展信心的稳固。
9月3日的阅兵,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未来的动员。我们既要铭记抗战精神的“硬核底色”,也要以工作的“硬核担当”服务海岛振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站稳脚跟,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历史的荣光映照出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