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新闻网9月8日讯】(嵊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淑媛)从丽水山城到嵊泗海岛,李杰的十年足迹,串联起一座海岛的转型密码。十年间,他从民宿经理人到面馆老板,从旅游从业者到海岛经济共建者,他的个人奋斗史恰是花鸟岛“以文塑旅、以业富民”共富路径的生动注脚。
十年前,一通寻常却又注定不凡的项目电话,在李杰原本按部就班的生活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这通电话让他一路奔赴至花鸟岛。那时的花鸟,旅游业尚在蹒跚起步,简陋的基础设施、相对匮乏的旅游服务,以及仅有的几家渔家宾馆像散落在沙滩上的几颗贝壳,稀疏而质朴。“那时候没几家商家,就三四家能吃饭的店。”李杰回忆道,“第一餐还是在村民家里吃的,真正意义上的民宿是我来花鸟的下半年才有的第一家。”但正是这份待开发的纯粹,深深吸引着李杰,让他看到了其中潜藏的无限可能。
凭借着对旅游行业的敏锐洞察,李杰毅然决定从民宿入手开启创业征程。他热情地接待每一位客人,为他们介绍花鸟岛的景点和美食,带他们体验渔民的生活。游客们口口相传,纷纷慕名而来。而在这充满梦想与奋斗的旅程中,爱情也悄然降临。“当时我是民宿店长,我们本身就是好几年的朋友,突然有一年就在一起了。我们都喜欢这个小岛,喜欢在岛上待着,感觉比外面的快生活好一点,未来也会把店一直开下去。”说起他们的爱情故事,应青青一脸甜蜜。
因为共同的热爱,两人决定扎根海岛。应青青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做起了摄影师。李杰则开始了大胆转型,全力拓展新业务,经过深思熟虑与反复尝试,李杰将目光投向了面馆。他巧妙地把当地新鲜捕捞的海鲜融入传统面食,每一种食材都精心挑选,确保为食客呈上最地道、最新鲜的海岛面食。“我们是北方人,有一碗这样的面,胃挺满足的,心情也很好。”游客郑女士对面馆的手艺赞不绝口。“实际上这个餐厅已经转过两三手,一开始是私房菜再是川菜,过程中自己也在慢慢积累经验,发现还是喜欢海鲜的客人居多,于是就换了思路改成海鲜面了。”李杰告诉记者。
李杰的故事并非孤例。十年间,这座原本宁静的小岛业态如雨后春笋般从几家增至几十家,“新岛民”怀揣着梦想接踵而至,来自西安的李润湖和女朋友在岛上经营起了奶茶店;安徽小伙杨富成是炸串店的一员。这种创业者与小岛的“双向奔赴”,不仅源于对海岛风光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与政策息息相关。政府积极搭台,完善基础设施、出台优惠政策,为创业者营造良好环境;创客们则尽情唱戏,凭借自身努力与创意,在这片舞台上绽放光彩,共同绘就花鸟岛繁荣发展的新画卷。
“之前看到花鸟招义工我就过来了,我感觉这里的创业氛围很不错,村民也很热情。之后打算在这长期生活,开一家店。”来花鸟不到半年,杨富成心中便有了常驻的打算。“政府对我们创业者蛮支持的,这几年我发现花鸟的复购率在向乌镇、西藏靠近,最高记录是六刷,喜欢花鸟的人特别喜欢,我觉得这些客群一定要抓住。”李杰用心分析着客户画像,对他而言,花鸟就是他的家,客人们是来家中做客的。
从寂寂无闻的渔村蜕变为活力四射的文旅热土,如今的花鸟岛多元业态共生共荣,新老岛民共创共享,八方游客共赏海天胜景。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份改变,都书写着“因地制宜”的发展智慧,更印证了共富路上“众人拾柴”的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