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52赫兹数字游民社区”的一处共富市集摊位里,梁宇星介绍着最让她满意的渔绳结包饰原创作品,向往来青年艺术家、爱好者介绍其背后的渔俗文化和创作灵感。“让‘带鱼’和‘螃蟹’成为符号、走出小岛,转化为青年社区里对黄龙岛一种新的认识,是我努力的意义所在!”嵊泗县黄龙乡青年共建人梁宇星说道。

黄龙乡“理想岛”共建项目启动以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民群体在社圈招募下,纷纷寻迹登岛游玩、体味,感受古朴小岛和背后的原生气息,一年来吸引不少青年艺术家留驻,自发参与调研和共建创作。岛内相对系统的业态合作和共富框架,很好保障了驻岛业态主理人与本土民众、设施设备、产业资源之间的低成本接触、流转渠道,推动在地创作并对外寄售创意和理念。
随着共建融合进程推进,在乡党委的引导下,首批驻岛青年开始探索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以线上、线下方式加大对海岛文化的推广释放,加速“文化渡海、渔俗出岛、社圈感知”,进而吸引更多有共同品味的青年上岛探索、实践,赋予更强的社圈共建活力。对此,黄龙乡创新推出了“共富宣介官”机制,在本地“青屿潮生”联盟成员中挖掘、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共建基础和代表作品的青年主理人,通过公开或自有渠道亲身参与到对外展示宣介活动中,尤其青年社区的主题活动、艺术展览等,合理给予报名、设摊、出场等经费补助,并帮助联系本地工匠赶制货单、利益分配等,梁宇星就是首批报名参与对象。
“从结果看,这个模式有一定成效,原本在黄龙岛仅作展示挂卖的渔绳结作品,经过青年们的创意激活,成了小岛联名定制,共建青年还贴心设计了艺术海报,确实把文化和产品做活了。”该乡组织部门负责人说。目前,以渔绳结为主的系列包包、首饰、手机配件已成功进入“52赫兹”“DNA”等青年社区,并与大连“飞向海边”咖啡书店、江苏溧阳“瓦尔登书局”达成长期寄售合作,以参与上海YTH艺术生活中心“疗愈共生”主题市集等优质线下活动为契机,依托周末及节假日逐步尝试常态化展销,提升黄龙曝光与用户触达能力。

此外,网售服务也在本地共富圈子逐步铺开,2名共富业态主理人已开设、运营小红书线上店铺,利用本地高端民宿客群打卡、岛域宣介推文、日常创意分享等形式,系统开展内容策划与产品推广,实现线上线下资源联动与销售转化双向赋能。9月中旬,该乡第三期“青屿潮生”融创联盟系列活动,特别联合阿里公益团队和岛外“飞地”共富工坊成员,组织了一场电商实训演练活动,邀请专业老师手把手传授账号定位、脚本撰写、镜头表达等技巧,参观并使用了电商基地直播间设备,并建立友好的直播扶持机制,把“线上播销”变成可实操的机会,填补了本地实践、探索的空白。
如今的黄龙岛,青年创意与海岛共富正深度交融。在这里,“青年共建”不是单点尝试,而是成体系的实践,以共建、共富为起点,每一步都朝着“让青年扎根、让理念落地、让文化发光”的方向迈进。未来,有更多青年的加入,黄龙岛的共富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