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新闻网10月23日讯】(嵊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董梦媛)在嵊泗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的窗口前,总有一个身影忙着核对证件、解答疑问,她就是在这里坚守几十载的洪云。从房管系统到不动产登记改革,从“15个工作日办件”到“最多2天办结”,从窗口服务到“上门办证不出岛”,这位党员干部始终以严谨的态度、扎实的业务和暖心的举措,把便利送到海岛群众身边,用实干诠释着为民服务的初心。

10月21日下午,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依旧忙碌,洪云正低头为两名办理不动产继承的群众仔细检查证件是否合规,还不时叮嘱身边的办事人员:“再核对一遍信息,可不能让群众多跑一趟。”这样的场景,在她的职业生涯里重复了近30年。
自1997年从学校毕业进入原嵊泗县房地产管理局(现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前身),洪云就扎根在了不动产服务领域。如今担任中心副主任的她,早已把岗位当成了“责任田”——每年经手上千件业务,从确权登记、地籍调查到数据库提质、信息平台建设,每一个环节她都“钻”得透彻;登记、权调等多岗位的历练,更让她成了业务上的“活字典”。窗口同事碰到难办的业务,第一个想到的是“找洪副主任”;办证群众有不懂的问题,也总愿意围着她问,因为“她讲得清楚、听得明白”。

“不动产登记涉及法律和专业知识,要求特别高,洪副主任业务扎实又严谨,我们都特别佩服她。”同事毛媛说,遇到复杂业务或是群众情绪急躁时,洪云总会主动上前,一边耐心解释政策,一边安抚群众情绪,生活里也常关心大家,像个“暖心大姐”。而这样的“暖心”,也实实在在落在了办事群众身上。办事群众疆女士回忆:“第一次来不清楚流程,工作人员给了我一张纸条,写清了要带的材料和步骤,这次按纸条来,窗口离得近,很快就办好了。”
随着数字化改革与优化营商环境的推进,洪云更把“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当成了新目标。她充分发挥业务优势,梳理整合服务事项、优化业务流程、精简环节资料,有效缩短办理时长,提升办证满意度。结合海岛群众的实际需求,她积极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服务新机制,打造出“阿拉动”服务品牌——“上门服务”解决行动不便群众的难题,“异地见证”打破地域限制,“办证不出岛”让偏远海岛居民不用再奔波。

洪云多年的努力也得到了认可,她被聘为嵊泗县首批“共富党建学堂”讲师,积极向基层群众讲授不动产登记业务知识。2022年,其联合署名文章《数字赋能谋改革海岛蝶变焕新局——浙江嵊泗探索推进海岛特色不动产登记惠民新模式》在《浙江国土资源》杂志发表。2023年,她被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评为2022年度自然资源系统“业务能手”,被浙江省绿化与自然保护地委员会评为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绩突出个人,还被嵊泗县政务服务办公室连续五年评为年度“优秀科室长(窗口负责人)”。此外,还在2025年被评为全国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窗口建设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党员就得冲在前面,尤其是碰到疑难杂症的时候。”洪云常说。为了让服务更接地气,她主动探索“县域通办”模式,加大部门联动、优化登记布点,让海岛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申请不动产登记。不管是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测绘,还是水产加工企业抵押融资、养殖海域确权登记,她都推动实现“属地化办理”,大大节省了群众的时间和成本。不仅如此,她还积极落实惠民政策:农房登记费减免、小微企业登记费减免,嵊泗本地企业更能享受专属减免,实实在在为群众和企业“减负”。

除了做好不动产登记的“分内事”,洪云还兼任了沙河社区兼合式党支部委员,平日里既要协调支部工作、组织活动,又要牵挂社区居民的需求,忙得像个“陀螺”,却从无怨言。
“我们做的都是小事,但对群众来说可能是大事。”洪云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有些百姓一开始不重视房产登记,后续容易出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对接、想办法,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尽量让大家满意。”多年的坚守,她用每一次耐心解答、每一次流程优化、每一次上门服务,把党员的担当写在了海岛的土地上,也暖在了群众的心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