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新闻网10月24日讯】(嵊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董梦媛)近年来,嵊泗县立足海洋资源禀赋,以“传统渔业升级”夯实产业根基,以“新兴产业赋能”激活发展动能,推动海洋经济从“靠海吃海”的单一捕捞模式,向“养海护海+兴海强海”的多元共富生态转型,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岛特色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让蓝色国土成为带动群众增收、乡村振兴的“共富蓝海”。

在菜园镇,一场以渔港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深度重塑渔业价值链。面对老中心渔港“功能过载”“空间受限”的发展瓶颈,该镇自2020年起启动“加减法革命”,优化“一港两区”布局,推动“渔业+商业”复合转型。如今,穿过金青大桥的新中心渔港南港区,总投资超1亿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水产品交易市场已成为当地渔业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不仅破解了传统渔港交易分散、效率低下的痛点,更串联起物流仓储产业园、商业综合体等配套项目,构建起“渔获交易地、渔船补给地”的产业格局。

老中心渔港则结合蓝湾项目,主打旅游观光与城市商贸,形成“一条鱼+”的多元业态。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依托新老渔港协同发展,金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4.2万元,同比增长2倍,新增电商直播、渔产品加工包装等“家门口”就业岗位20个,村民人均月增收超2000元。

黄龙乡的渔业转型同样亮眼,作为曾以张网捕鱼为核心产业的海岛,面对近海资源衰退、渔民转产压力,该乡果断从“吃海”转向“养海”,推动传统捕捞向现代化养殖跨越。在大岙渔臻鲜陆上养殖基地,20余个现代化生态池整齐排列,南美白对虾、赤点石斑鱼等品种通过循环水系统实现高效养殖,38.8亩基地年产值突破500万元;嵊泗瀚丰水产养殖基地内,2万尾海马苗在全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培育,当地政府不仅协调渔政船缩短运输时间,还为企业提供500万元授信贷款,解决产业发展后顾之忧;“蓝海振兴牧场”共富工坊试养成功的“三倍体”牡蛎,更让65岁以上退捕渔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3000余元。
“下一步,我们将对接科研院校,开展高附加值鱼类养殖,推动海马加工研发,并计划将养殖基地升级为研学体验基地。”嵊泗县黄龙乡渔业副乡长奚力晶表示。养殖模式的创新进一步释放了“蓝色粮仓”潜力,在插旗岗海域,嵊泗县首个“立体式养殖”项目落地,通过构建“藻-贝-底栖生物”的生态链,实现上层羊栖菜、中层牡蛎、底层小刀蛏的立体化养殖,50亩试点海域不仅高效利用海洋空间,还形成生态循环效应,养殖户亩均利润达3000元,真正实现“一亩海抵三亩田”。“这种模式既能深度调节海洋环境,又能显著提高养殖户收入,未来将逐步推广。”嵊泗县海洋经济发展局水产养殖服务中心主任潘丽莎介绍。

如果说传统渔业升级是嵊泗海洋经济的“压舱石”,那么新兴产业赋能则是推动共富的“加速器”。在嵊山镇,一根钓竿串起了“东海钓场明珠”的转型之路,当地整合零散钓点,打造“一岛多线”钓点集群,投资2017万元建成集咨询、装备租赁、特色餐饮于一体的海钓集散中心,扩建小玉湾码头至7个泊位,彻底解决钓艇停靠难、补给难问题。同时,培育“岛播”品牌,邀请渔嫂担任主播,通过直播海钓场景、销售贻贝等特产拓宽增收渠道,退捕渔民则转型为海钓向导,实现稳定就业。
目前,当地高端民宿淡季入住率仍达85%,海钓产业已成为带动旅游经济的核心力量。“嵊山丰富的海洋资源吸引了大量旅游性质的钓客,试运营期间虽未正式推广产品与小程序,已取得初步成效。”县盛泰海钓经营有限公司副经理朱伟说。
乡村闲置资源的盘活,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高场湾村聚焦“生态休闲”海岛旅游品牌,编制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总体规划,全村237套闲置农房已盘活130套,盘活率达55%,村民户均增收2—3万元。70多岁的村民王松品将自家毛坯房租给民宿业主,“赚点钱当生活费”;返乡创业的陈凯军则将闲置房打造成“森活民宿”,不仅带动周边村民就业,还联动周边餐饮消费,形成“民宿+”的消费链条。
此外,该村打造的30余亩景观农田推出“农田认领”活动,目前已有近百户游客表达签约意愿,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业态。“后续我们将继续加大闲置资产盘活力度,优化旅游商贸项目布局,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高场湾村党支部书记王四海表示。
青沙村与金平村则通过差异化业态培育,走出特色文旅之路,青沙村将废弃仓库、机修房改造为“火柴头咖啡”“方圆茶馆”等新业态,以精品咖啡、雅致茶馆涵养乡村气质,截至今年8月,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76万元,经营性收入154万元;金平村依托渔业特色,打造“金FAN碗”餐厅及海鲜排挡一条街,经营者房效兰从1间排挡扩至4间店面,新店店主李龙凭借“现捞海鲜+海景用餐”快速积累客源,今年7月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9.4万元,同比增长65%。“我们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引进新业态,既优化了乡村产业结构,又改善了人居环境,增强了乡村内生动力。”菜园镇青沙村党总支书记顾朝辰说。

从菜园镇的渔港蝶变到黄龙乡的养殖转型,从嵊山镇的钓旅融合到各村的文旅创新,嵊泗县以“传统渔业升级+新兴产业赋能”的双引擎驱动,实现了海洋经济的华丽转身。如今的嵊泗,不仅是渔民的“避风港”,更成为游客的“向往地”、产业的“集聚地”、共富的“示范地”,正以“向海而兴”的智慧,持续书写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共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