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新闻网11月13日讯】(嵊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毛舒雷)从传统的小渔村到如今的“网红”旅游打卡地,黄沙村蝶变的密码,就蕴藏在熠熠生辉的党旗之中。黄沙村党总支以“实干创新服务为民”为核心,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独具海岛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还荣获全国文明村、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等多项荣誉。

黄沙村村民吴明章对村里的变化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村里的大事都会通过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党员们再和群众沟通说明,我觉得制度非常好,而且村民和干部之间的关系也非常融洽。”近年来,黄沙村党总支通过规范化管理和创新机制,有效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组织生活方面,党总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党小组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村干部微党课等,进一步健全党总支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同时,组织村党员干部走街入户、深入群众,坚持“把问题任务带下去,把群众诉求反映上来”。截至目前,已开展网格走访53次,累计解决问题240余件次。

黄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亮介绍:“我们以‘阳光黄沙’党建品牌建设为牵引,深入推进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的‘15分钟党群服务圈’建设,深耕党建引领‘海陆一体双网覆盖’网格体系,创新实施三事分流和海上网格工作治理模式。”

村民郑荷月常跟游客称赞“村里产业接地气”,这背后正是党总支琢磨的“党建+ 产业”实在路子。村里先后成立文艺供销、红色研路等共富工坊,以村企合作形式构建村集体、村民、人才利益联结机制;积极盘活10余套闲置农房:废弃地块摇变“一阵风”摄影工作室、闲置粮仓变身海边“村咖”礁石茶咖、街边的排屋民房由驻村创业团队进驻。目前已带动周边群众、高校毕业生实现“家门口”就业22人,村集体每年保底分红5万元,形成了党建助力渔村发展的良好态势。“每天来旅游的人很多,都说很喜欢这里,夸我们村卫生环境好,群众素质高。”村民郑荷月说,“村里的干部就像家里的大人,非常负责,尤其对老年人关心备至,做得非常好。看到村里的变化,我们也感到非常骄傲。”

在黄沙村,党总支干事有个原则:“村民最需要啥,就先办啥”。知道村里老人多,先是把老年幸福食堂办起来,让老人不用自己做饭;又搞“包馒意”共富工坊,既能教大家做海岛老馒头,又能帮留守妇女、困难村民找活干。围绕老人需求,还搭建“1+3+N”“三音慰老”团队,推出“爱心午餐”“孝心包子”等特色服务,并完善老年群体“1+N”帮带机制。同时采用“点单式”服务需求反馈机制,根据群众点单精心策划推出红色文化月、同吃重阳宴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今年以来共办理民生关键小事125件,开展服务活动35场。

周亮表示:“接下来,我们黄沙村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发挥党的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围绕‘深化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效能拓展共富路径’三大方向,进一步加强闲置资产盘活、三产融合、慰老服务等工作,持续巩固‘阳光黄沙’党建品牌成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