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新闻网11月14日讯】(嵊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董梦媛)“现在晚饭后,我每天都要带着孙子来望海公园转一圈,吹吹海风、看看风景,孩子在儿童区玩得开心,我也能跟老姐妹们聊聊天,这日子过得真舒坦!”家住菜园镇的李阿姨笑着说。说起这两年变化最大的地方,望海公园绝对是大家口中的“高频词”。作为“十四五”期间我县重点打造的民生工程,这座总投资3.16亿元、全长2.27公里的滨海公园,从2023年7月启动建设至今,短短两年多时间,就从昔日的“脏乱差” ,变成了集生态、文化、休闲、便民于一体的“共富风貌驿”,成了嵊泗人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载体”。

望海公园的诞生,始于一场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生态革命。作为本地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其依托“蓝色海湾”海岸带修复与“海塘安澜”整治提升两大工程,将昔日荒废低效的渔用码头,精心雕琢为6.5万平方米的“海上客厅”。如今,这里既有海上阳台、观景平台等特色观海节点,也配备全龄化运动场地、儿童游玩区等功能空间——橙色轮滑场与蓝色球场相映成趣,健身步道串联起缤纷绿植,实现了交通、文化与景观的深度融合,为市民与游客打造出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的滨海空间。

“以前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看书,要么去图书馆,要么只能在家。现在好了,公园里头就有‘望海岛与书房’,坐在窗边就能看见海,这样的阅读体验,以前想都不敢想!”市民张同学周末总爱泡在书房里。2023年9月,“望海岛与书房”正式入驻公园核心区域,这座被誉为“童话里的海上书房”的文化空间,以3000余册藏书、50余个座位为基础,创新构建“观海+阅读+咖啡”的体验模式,不仅成为海岛人的精神栖息地,更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共富风貌驿典型案例。

同年12月,由8个快充、10个慢充充电桩组成的充电站投入运营,彻底解决了电动汽车用户的续航焦虑。2024年末启动的二期工程,进一步新增轮滑场、篮球场等运动设施,持续补齐功能短板,为“全龄乐活”的承诺筑牢根基。
正月十五去望海公园看打铁花,那火花漫天飞,太壮观了!”“长三角渔歌邀请赛的时候,听着各地的渔歌,感觉咱海岛的文化越来越有影响力了!”说起望海公园的文化活动,嵊泗人总有说不完的话。作为海岛文化的“传播者”与全民共享的“欢乐场”,望海公园平均每月举办两场特色活动,长三角渔歌邀请赛的咸鲜渔音、元宵打铁花的星火璀璨、青年理论宣讲的思想碰撞、全民嗨歌赛的热烈欢腾,让文化活力在海风中共鸣。非遗文化在此扎根生长,“非遗时光”活动中,船模手工、渔绳结编织让市民近距离触摸海洋记忆;中秋诗文晚会上,《调八仙》民俗舞蹈与祭月仪式传承传统文脉;冬季花展里,蝴蝶兰与海洋主题竹艺装置碰撞出创意火花。家长沈先生参与了数次活动,感慨良多:“有活动的时候就带孩子一起过来,能一边玩一边学习我们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地方为我们搭建了优质传承平台!”

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更让公园成为带动共富的重要引擎。北港集市为13个村社的“共富工坊”搭建起展销平台,Kikikie咖啡店等特色业态陆续入驻,既让游客在观海品咖中感受海岛风情,更有效带动“家燕归巢”的创业热潮,为海岛经济注入新活力。

从“民生空间”到“共富载体”,望海公园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便民服务暖到人心。2023年7月,这里举办的人才夜市街将16家特色摊位与招聘展区联动,既为市民提供优质就业服务,也帮助引进人才快速找到归属感。“十年前得自己找房子,现在政府建了人才公寓和人才酒店,也组织了很多交友很多,让我们对嵊泗更有归属感了。”引进人才黄继表示。2024年5月“浙里有福·海岛支老”公益活动在此启动,三年间已有257名护理员上岛服务,7500多人次老人从中受益,让养老服务覆盖海岛各个角落。此外,婚恋交友联盟成立、家庭文化节举办等活动,更让公园成为连接情感的“幸福纽带”,传递着海岛的温情与暖意。

如今的望海公园,已完成从单一景观公园到“生态地标+文化阵地+共富平台”综合体的华丽转身。望海岛与书房、充电站、运动场地等设施持续完善,渔歌展演、公益市集等活动常态化开展,这里既是嵊泗人“吹着海风听音乐”的休闲去处,也是外地游客“感受海岛风情”的必打卡点,更成为“千万工程”在海岛落地生根的鲜活例证。“作为一名嵊泗人,我对家乡的变化感到欣喜和骄傲!”本地市民夏纯子的话道出了嵊泗人共同的心声。
随着2025年北港集市扩容、匹克球运动推广等计划的逐步推进,望海公园将继续以“共富风貌驿”的责任担当,为嵊泗海岛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