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小洋山港址岸线利用设想
大小洋山港址根据南北两支岛链可分成南北两个港区。北港区规划码头岸线13.5公里,可布置第五、六代集装箱泊位30多个,规划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深水枢纽港区,并建设与之相配套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及港口支持系统等。一期工程建设集装箱深水泊位5个,码头岸线全长 1600 米 ,设计年吞吐能力 220 万 TEU 。码头前沿水深 -16 米,可接纳 8000TEU 以上的大型集装箱船舶靠泊作业。港区水域面积 316.7 万平方米,陆域面积 134 万平方米,其中堆场面积为 86 万平方米,平面箱位 25386TEU 。码头配置外伸距为 65 米 ,负荷量 65t 的集装箱桥吊共 15 台。二期工程建设集装箱深水泊位4个,码头岸线长1400米,前沿水深负16米,陆域面积88.83万平方米,设计年通过能力为210万标准箱。二期码头配置12台集装箱装卸桥吊,其中10台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双40英尺双起升桥吊。洋山港区一、二期码头已形成3000米岸线、9个集装箱泊位的生产规模,并已相继建成投入运行。小洋山中港区再三期工程建设集装箱深水泊位7个,规划到2010年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为1320万TEU, 三期港区深水岸线总长2650米,共建7个集装箱泊位,将分两期建成,其中,三期A段工程将有1350米岸线,建4个泊位,有望于明年年底建成。小洋山东港区规划建设液化天然气(LNG)、油品中转码头,以提升洋山港区的综合能力;西港区规划建设沿海、沿江集装箱内支线泊位。
大洋山作为新城镇规划建设,洋山新城建设主要依托洋山港区的开发建设,重点发展临港配套服务产业,并发展岛屿对外交通、城市生活和休闲旅游功能,繁荣洋山新城经济。大洋山北侧岸线(圣姑礁-里后门)可以考虑建设陆岛交通码头、港区辅助码头、游艇基地等设施,后方建设具有海滨特色的观光别墅等。
东海大桥起始于洋山保税港区的陆地区域,跨杭州湾口宽阔的海面直抵小洋山岛,总长32.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大桥按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桥宽31.5米,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东海大桥的建设,不仅把洋山港区与上海连成了一体,同时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水、电、通信等配套设施,为大、小洋山的整体开发建设创造了条件;东海大桥的建成、洋山港区的加快推进,也为泗礁地区的联动开发奠定了基础。
(二)泗礁港址岸线利用设想
泗礁岛是嵊泗最大岛屿,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泗礁港址可用于港口建设的岸线主要有马迹山深水岸段和大、小黄龙深水岸段二处,另有金鸡山城市生活岸线及东侧旅游岸线。
马迹山前沿水域为众多岛屿所环抱,风浪掩护条件较好,水深条件优越,南向与外海相通,为该港深水航道所在,水域开阔,是建设大型深水港的优良港址。已建成投产的宝钢马迹山矿石中转码头通过水水中转,为宝钢集团和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线钢铁企业提供了生产所需铁矿石运输服务,同时通过海底电缆实现了嵊泗与上海电网的连接。
马迹山深水岸段岸线约有7300米左右,主要有西北侧岸线2000米、南侧岸线1700米及东侧岸线3600米。
1、马迹山港深水岸段岸线利用
马迹山西北侧:水域水深在-20米左右,后方主要为浅滩,可充分依托该处水深条件建设大型油气品码头和大型散货的中转基地。后方陆域规划分近期、远期进行实施,可形成陆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近期可利用深水岸线为1000米,建设20~30万吨级油气品或散货码头1个及5万吨级码头2个,形成油气品年中转能力可达3000万吨(或矿石、煤炭等2000~2500万吨),后方除考虑仓储外也可考虑发展油品加工。中远期可再利用深水岸线1000米。
马迹山南侧:水域水深在-20~-30米,目前宝钢矿石中转码头一期工程、二期扩建工程已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二期工程主要将在现卸船泊位向东延伸续建一个30万吨级卸船泊位并在现装船泊位以西建设1万吨级、5万吨级装船泊位各一个,矿砂年中转能力可达5000万吨。由此,南侧约1700米岸线主要为宝钢马迹山矿石中转码头一期及二期工程所用。
马迹山东侧(东至泗礁岛关山,亦称马关深水岸线):水域岸线总长3600米,水深在-10~-30米。通过围垦可形成约5平方公里的港区用地,同时因这段岸线紧临旅游开发区黄金海岸南长涂海滩,主要发展临港工业。临港工业是凭借港口资源或依托与港口相关的优势而发展起来的工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港工业对港口城市的开发开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岸线条件分析,可建设5万吨级以上多用途码头,利用后方纵深850米作为港区装卸及堆存用地,其余可作为港口仓储、加工等发展用地。
2、大、小黄龙深水岸段岸线利用
大小黄龙岛位于泗礁岛的东南侧。在大黄龙岛的北端和泗礁岛之间建设连岛大桥,采用堤桥结合方案(需论证对周边水域流态的影响),与已建的大黄龙隧道共同形成大黄龙岛与泗礁本岛的陆岛交通,同时采用堤桥结合方案可以对东北及西北向风浪起到消浪和阻挡作用,内侧(连岛大桥西南)形成中心港区。
小黄龙岛与大黄龙岛的北侧水域,水深-5米以内,通过建设围堤构成掩护条件良好的半封闭水域,规划建设中心渔港和大型修造船基地。大黄龙岛西侧规划为中心渔港,建设渔用码头,陆域主要设置渔港管理设施、水产品深加工区和交易市场、渔民新村等;小黄龙岛北侧利用围堤建设码头以停靠浮船坞,建设舾装码头等,后方布置修造船所需的堆场、仓库、车间等。
小黄龙岛与大黄龙岛的南侧水域,为大、小黄龙岛的主要深水岸段,岸线长分别为2000米、1500米,总长约3500米左右。该两处岸线深水贴岸,水深-15~-20米,可充分利用该深水岸线建设大型油气、化工品、矿石及煤炭等大宗散货中转基地。大、小黄龙岛之间采用大桥连接以保留深水通道。
3、金鸡山岸段
目前泗礁本岛与北侧的金鸡山通过金青大桥连接,金鸡山东侧已建有海堤,海堤以西水域现为渔港。该水域水深较浅,掩护条件良好。规划在该海堤以东1公里处新建大堤(应研究对基湖沙滩的影响),大堤以西建设渔船码头,形成渔港(近期);已建海堤以西回填成陆,建设新城北区。在新城北区与泗礁岛的新城南区之间形成游艇港池并建设新城南北大桥,该处主要规划为城市生活岸线,建设游艇基地及观光设施,与后方生活区共同构成具有海滨特色的高档旅游生活区。
(三)绿华、花鸟港域岸线利用设想
绿华、花鸟位于泗礁东北,绿华山距泗礁20公里,花鸟山距泗礁26公里。两岛群扼长江口之门户,是北洋航线和跨太平洋航线必经之地。花鸟灯塔是远东第一灯塔,为国际航线习惯目标,航道水深-30米以上。绿华山锚地群岛环抱,掩护条件较好,阻挡外海风、浪,因此海域波高较小。水域底质为近代海积淤泥质亚粘土,易于着锚,水下地形平坦,“新双峰海”轮在绿华山锚地减载年作业天数在300天以上。受长江口航道水深的制约,大型及超大型船舶无法直接进入长江水道,197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该处为上海港减载锚地以来,已经成为我国沿海、长江诸港的减载港区和沿海、沿江的中转锚地及深水中转、储存港区,20 多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依托和服务于上海和长江流域,通过江海联运,贯通长江黄金水道,扩大锚地减载、中转大宗货物的能力,绿华山港区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东、西绿华山岛南侧水域的水深在-50米左右,水域宽阔,是特大型油轮(50万吨级左右)进行单点系泊或多点系泊作业的理想海域;陆域可根据山体地形的变化建设单罐容量为10~20万立方米的油品储罐,特大型油轮卸下的油品在罐区储存后可通过固定码头或减载船舶进行中转,成为大型油品储存中转基地。
花鸟山南侧岸线水深达-20米以上,水深条件十分良好,南部水域有绿华山、大青山、小青山等诸岛屿掩护,进港航道便捷,设想建设大型散货和油气品中转基地,利用花鸟山较高的山体和质地良好的岩石建设大型地下储油、储气工程。
(四)嵊山、枸杞港域岸线利用设想
嵊山、枸杞、壁下岛群位于泗礁岛以东约30公里,目前拟建连接嵊山与枸杞之间的三礁江桥,该处水清沙少,水深在-20米以上,规划拟在大贡山与嵊山岛南端建设海堤,形成掩护条件良好的水域,建设嵊山港区。可充分利用其水深优势,发展深海生态养殖,同时可作为开发深海资源和东海油气田开发的前沿基地,还可以建设成为军事、大型海事救援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