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掌握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摸清海洋生态环境本底情况,2015年,嵊泗县不断加强与宁波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共建合作,利用嵊泗海洋环境监测站的技术优势,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对所辖海域进行了全方位“体检”。
一是开展海域水质监测。对21个水质监测点进行了3、5、8、10月份四个航次的监测,结果表明:水质分布上呈由西向东逐渐变好趋势,西部靠近长江口和杭州湾的海域水质最差,均为劣四类,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其余监测指标基本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二是开展沉积物和生物生态站位监测。对9个沉积物和生物生态站位监测点开展四个航次监测。海洋沉积物监测结果表明: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优良,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海洋生物监测结果表明:嵊泗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3种,以硅藻和甲藻,浮游动物114种,以桡足类、水母类为主,大型底栖生物50种,以环节动物、甲壳动物为主。
三是开展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根据省局任务要求,嵊泗县从9月份开始对全县陆源入海排污口进行监测,每月监测一次。监测结果表明,陆源入海排污口全部达标排放,对邻近海域环境压力较低。
四是开展海洋功能区监测。开展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1次的监测釆样,滨海旅游度假区监测5次,海水增养殖区监测4次,嵊泗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监测2次。监测结果表明: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适宜和较适宜旅游的总天数为308天,嵊泗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良好;嵊泗绿华和嵊泗枸杞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综合质量等级分别为“优良”和“较好”,满足增养殖区的环境要求;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环境状况基本能满足功能区环境要求。
五是开展海洋灾害、海洋污染事件预报与监测。完成了赤潮监控区14次,赤潮应急 5次。监测结果表明:嵊泗嵊山-枸杞海域发生过一次赤潮,面积约50平方公里,赤潮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无毒),未对周边养殖区海域环境产生影响;全年共受风暴潮影响2次,灾害性海浪过程3次,未发生海洋污染事故。
(来源:县海洋与渔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