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力六为 实干争先
大力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
五个一百
您当前的位置 :嵊泗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嵊泗新闻 正文

枸杞乡:“贻贝之乡”旧貌换新颜

“美丽海岛”建设在路上——“美丽海岛行”系列报道之五

2016-10-13 09:45:36 来源: 作者: 毛宇洁

     【嵊泗新闻网10月11日讯】10月的枸杞,海风凉爽,秋色宜人,是个散心旅游的好去处。近几年得益于“美丽海岛”建设,枸杞旅游事业发展红火。如今,大家一提到枸杞就会想到“蓝海”、“沙滩”、“阳光”、“民宿”这几个词。

    嵊泗县枸杞乡,古称李西(又名南马鞍岛),后因岛上多生植枸杞而得今名,位于舟山群岛的东北部,北濒上海,南邻“海天佛国”普陀山,西与绿华国际锚地相接,全乡共有33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6.62平方公里。

 

    行走在大王村至干斜客运码头2千多米的公路上,无处不是景。道路干净整洁,各色鲜花迎风绽放,色彩靓丽的花盆装点着公路两侧。这里就是枸杞乡重点打造的“干斜渔乐”空间。“这里原先又脏又乱,养殖泡沫、贻贝苗绳等随意堆放。现在都放置在固定的位子上,整齐有序多了。”干斜村村民王阿姨说。该乡结合自然生态环境,通过砌筑停船墩和泡沫围网、围墙,分类整理了小机船、养殖泡沫、贻贝苗绳等渔业生产物资。“干斜渔乐”空间的打造,改善了干斜村“脏、乱、差”的旧貌,给居民营造了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在这里,游客既能远眺”海上牧场“,又能欣赏道路两侧的风景。

 

 

     2011年9月,我县正式拉开了建设“美丽海岛”的序幕,积极构建“生态秀美、人居优美、生活和美、人文淳美”的四美价值体系。借着“美丽海岛”建设的东风,枸杞乡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全乡的一项中心工作,以建设“蓝海牧岛、美丽枸杞”为目标,扎实推进全乡整洁工程,环境卫生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早在2014年和2015年的旅游旺季,枸杞乡就在海滩上推出过垃圾兑换小礼品的活动。一个废弃的矿泉水瓶兑换一小包海蜒,一小袋垃圾兑换一个钥匙扣。此举得到了游客的积极响应,小朋友们更是踊跃参与其中。该举措实行一段时间后,海滩上的垃圾减少了,环境变得更加整洁怡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环境卫生整治,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有了进一步提升。对于这一点,石浦村老年协会会长魏阿岳有着深刻的体会。

 

    从今年3月6号开始,石浦村老年协会的一部分老人们开始进行环境卫生监督巡逻,每天上午和下午巡逻两次,两人一组。看到街边的垃圾,老人们会随手捡起;哪家门口环境卫生脏乱,老人们也会上前提醒。说起参与义务巡逻的原因,今年72岁的魏阿岳坦言,虽然自己年纪大了,但还是希望能够发挥余热,为维护家乡的整洁出一份微薄之力。“我们平常巡逻的时候,大部分村民们还是积极配合我们的,村民环保意识提高了很多,现在基本上不会乱扔垃圾。”魏阿岳笑着说。

 

    此外,以“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为契机,枸杞乡对全乡范围内断墙残壁统一排查,统一治理,对拆除后的场地清理、绿化,确保整齐美观。在主街道两侧和居民聚居处,枸杞乡共安置垃圾倾倒点64处,大小垃圾桶556只,其中公共垃圾桶120只。另外,网格工作组组员还会定期入户宣传环境卫生工作。据枸杞乡副乡长齐云峰介绍,今后他们将集中清理整治主干道、村道两侧杂物以及农贸市场周边环境,积极争取渔用场地建设资金,做好新建渔用场地前期选址工作,继续完善环境卫生长效保障机制,实现常态化管理。

 

     碧海金沙,岛礁奇石。枸杞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不少人在这里开办民宿。“地中海风”、“古朴海岛风”、“美式田园风”,一幢幢独具特色的民宿拔地而起。截至目前,全乡共有渔家民宿(宾馆)139家,共计床位2397个。民宿业主中不仅有回乡创业的本土年轻人,还有外来创业者,民宿慕沙业主刘月华就是外来创业的青年之一。2013年来嵊旅游的经历,让在杭州定居的刘月华记住了这个风光旖旎的小岛。随后,在这个面朝大海的小岛上开一家民宿的想法逐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我们想让更多喜欢旅游的朋友看到这片湛蓝的大海。”经过多次考察,她和先生选了位于乌沙村一处能瞭望到大海的地方开办民宿。

 

    开业两年多,慕沙凭着绝佳的地理位置和舒适悠闲的环境吸引了大量回头客,平均每年纯收入将近40万元。依托于“美丽海岛”建设这个良好的大环境,今年7月刘月华和朋友合伙经营的另一家位于花鸟岛的民宿“伍码”也正式开业,她坚信自己的用心经营会有满意的回报。

    平时经营中,刘月华夫妇也十分注重保护环境。旅游旺季客满的时候,每天都会有不少垃圾产生。“我们都把垃圾集中堆放在就近的垃圾倾倒点,也会提醒客人外出游玩时不要乱扔垃圾。枸杞岛环境整洁了,也会吸引更多游客。”刘月华说。

    五年的“美丽海岛”建设,让枸杞乡旧貌换新颜,她正逐渐从一个偏远落后的渔村蜕变成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新渔村,生活在这里的居民能切身感受到她一点一滴的变化。

 

编辑: 毛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