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力六为 实干争先
大力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
五个一百

围绕青年“躺平”困境,浅谈人才就业优先政策落地

2024-05-28 10:22:02 来源: 作者: 嵊泗县委组织部 林苏丹

       临近毕业季,人才就业问题又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2022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2024届毕业生人数预计达1179万。受三年疫情和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部分地方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度、毕业生落实就业去向的比例滞后于往年同期,毕业生就业心态也发生变化。我们常常在微博、抖音里看到北大、清华毕业生送外卖的新闻,受到网民的广泛关注,他们被戏称是脱下了孔乙己的长衫,但,在我看来,这无疑是年轻人多元化就业的一个选择。

       之前,微博里一个00后女孩离职旅行存款却越变越多的经历就引发了我的思考。这个安徽合肥的姑娘经历了考研考公失败、被公司辞退、恋爱分手等经历,心态跌落低谷,决心给自己一年的时间看看世界。她带着1万元存款一边旅游一边做义工解决花销,她称因为她在旅途中发现的商机,3个月后存款不减反增至1万2。在旅途中吃遍了各个地方的正宗美食,还偶遇过张艺兴。女孩称自己的义工旅游并不是纯摆烂,一路上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从他们身上汲取的优点与经验,是她获得的无价的财富。

       其实,这在国外有一个概念,叫做gap year间隔年,在心理学上称作延缓偿付期,指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后,不急于盲目就业,而是放慢脚步,做一次长期的旅行,去经历不同的人生,去考虑清楚自己的职业人生规划。这样的就业空窗期在我们国家基本难以实现,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就业的生存压力,随后在日复一日的忙碌工作中丧失了喘息和思考的机会,进入了“躺平”“摆烂”的挣扎期。但不少人所谓的“躺平”,并不是真“躺平”,而是降低预期,不去追求太高远的目标,不参与“内卷”。

       这样的大形势下,要全方位培育用好人才,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任重道远。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人才”二字就出现了20次,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势在必行,而就业就是其中重要一环。毋庸置疑,就业优先依然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面对这一情况,各省份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坚持市场化就业与政府帮扶相结合,通过各种政策措施促进大学生人才多渠道就业创业,但从源头上来讲,还远远不够。

       首先,要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建议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从源头抓起,推进产教融合、提升技能培养质量。职业院校要加强开门办学、开展“订单培养”。通过资助、补贴、税收优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

       其次,要加强劳动执法监督。逐步消除各类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增强劳动力市场包容性,保障妇女等群体在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劳动报酬等方面的权益。加大对各种就业歧视行为的处罚力度,将其与税收或政策优惠、企业诚信记录等挂钩;广大求职者要树立就业歧视“零容忍”意识,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最根本的是,要转变社会就业观念。李克强总理曾说过,“要营造一种社会氛围,使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或者说形成一种适应就业需要的观念。”全社会要积极引导正确的就业观的形成,让更多的就业人员面向实践、面向基层、面向创业寻找就业岗位,积极发挥专长,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中成长成才。年轻人更应该摒弃不适应时代需要的就业观念,坚持从基层、从低层做起、从普通岗位干起,才能为体现和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奠定根基和思想准备。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在每个领域,即使是看似很平凡的岗位都可以作出不平凡的事。“躺平”也许是年轻人对当下社会压力的一种无声抗争,但不应该是放弃积极生活、努力奋斗的借口。希望,伴随着“就业优先”政策的不断完善,社会舆论的逐步开明,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可以拥有长衫自由,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实现自身的价值。

编辑:嵊小海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