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新闻网3月27日讯】(嵊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金晶)近期,随着天气逐渐回暖,枸杞岛“海上牧场”也热闹起来。凌晨4点,天还未亮,枸杞乡的养殖户们已纷纷出海,投入紧张的作业中。
在嵊泗县枸杞乡干斜村金盟合作社码头,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忙碌地将挂满贻贝的苗绳吊运到指定区域。随后,十几位工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贻贝的脱绳、洗壳、装袋、过秤等一系列加工流程。金盟合作社经理张桥向记者介绍,今年他们合作社承包了30亩贻贝养殖区,从1月底就已经开始了收割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收割了近10亩,而贻贝的主要收割旺季则集中在七八月份,“我们这几年养的是厚壳贻贝,产量有所提升,希望收成越来越好。”
据悉,嵊泗贻贝产量约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二,被称为“中国贻贝之乡”,但养殖苗种供应长期依赖于福建。随着苗种质量、苗种运输等问题凸显,嵊泗加快本土化良种培育,研发出寿命长、抗风性能强的厚壳贻贝,第一年没卖出可第二年继续养殖,延长销售周期。目前,嵊泗已建成厚壳贻贝种质资源场,预计年产厚壳贻贝苗种可达15亿粒,苗种本地化供给率可提升至15%。
近年来,嵊泗紧抓数字化改革契机,探索“数字渔场”管理模式,打造智慧养殖云平台,实现贻贝养殖产业数字化升级,可对养殖海域进行全天候动态环境监测并做出数据分析,促进贻贝生长,提升贻贝质量。该平台被省经信部门列为首批地方特色应用、数字经济系统“最佳应用”。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优秀应用”。“台风天往往会导致养殖桁地受损,我们可以利用平台的经纬度坐标信息,帮助养殖户在原先的位置重新建设桁地。而且,养殖船定位系统还具备轨迹回放功能,这为处理海上偷盗行为及纠纷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枸杞乡渔农业渔农村发展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毛禹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