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六月的海风掠过嵊泗列岛的礁岩,一场跨越欧亚大陆的文化对话在东海之滨悄然启幕。近日,“in舟山连世界”国际传播活动邀请浙江海洋大学俄罗斯籍留学生GRIGOREVA ANGELINA与DIACHENKO SVETLANA走进嵊泗,在非遗渔民画的斑斓笔触与基湖沙滩的浪花欢腾中,勾勒出中外青年文化互鉴的鲜活图景。
当天下午,在渔民画工作室,墙上满幅的渔民画瞬间吸引了两位俄罗斯留学生的目光。“渔民画的色彩要像海岛的太阳一样热烈,这些图案里藏着渔家祖辈的生活。”嵊泗渔民画县级传承人马邵洪手持画笔,向留学生们娓娓道来嵊泗渔民画的发展历史与个人经历。DIACHENKO SVETLANA望着满墙鲜艳的画作与花瓶彩绘,忍不住感叹:“色彩的丰富和鲜艳程度和我以前见过的画作都不一样!”
马邵洪在白纸上寥寥几笔,勾勒出栩栩如生的鱼和螃蟹轮廓,示意留学生们按自己的理解创作。ANGELINA与SVETLANA握着画笔,将海岛元素与个人想象融合。一小时后,两幅色彩明快、风格活泼的画作完成。马邵洪看着作品点头赞赏:“她们用新的视角画出了渔家的生动。”ANGELINA捧着画作分享感受:“从渔民画中能想象到海岛人民的生活画面,欣赏到独特的海洋元素。”
据悉,从1986年举办首届渔民画集训班的初心,到30余年创作生涯中《海帅》《龙宫里的笑声》等数百幅作品的诞生,马邵洪用“童真视角”将海岛生活幻化成跃动的色彩。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等展出并斩获30余奖项,5幅被馆藏。2016年成为县级非遗传承人后,她累计在嵊泗各校开设350课时公益课,培养学生超300人,“想让更多人握住传承的笔。”马邵洪说。
午后的基湖沙滩上,浪花追逐着两位留学生的脚印。她们体验水上摩托,引擎轰鸣惊起雪白的浪花,金发与海浪一同飞扬。“新奇刺激的项目让人完全沉浸其中。”SVETLANA的笑声混着涛声,为这场文化之旅添上动感注脚。
此次活动作为“in舟山连世界”国际传播系列活动的缩影,通过非遗体验与海滨互动的双重维度,让外籍友人在沉浸式感受中架起文化传播的“流动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