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力六为 实干争先
大力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活动
五个一百

【海岛幸福图鉴】海岛乘风民生路 渔绳结里看共富

2025-06-30 15:56:30 来源: 嵊泗新闻网 作者: 柴思蝶

  【嵊泗新闻网6月30日讯】(嵊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柴思蝶)在黄龙岛,70岁的徐志利用一双巧手编织着传统与现代的纽带。从菜篮子里的民生温度,到渔绳结中的文化传承,这位土生土长的海岛女性正以独特方式诠释着海岛共富的生动图景。

  “现在买菜比以前便宜一半还多!”菜篮子里的幸福密码是清晨南港村的临时菜场,徐志利拎着亲手编织的渔绳结菜篮正在选购。“莴笋1.5元/斤”“胡萝卜0.8元/斤”的红色价目在电子屏上滚动显示。装满蔬菜的篮子沉甸甸的,总价却不超过二十元。这个菜篮子里,装着黄龙乡最直观的民生变迁。2024年底,随着嵊泗县“菜篮子”同城同价工程全覆盖,黄龙乡的特惠菜价格直降三分之一。“现在二十块钱就能买十多种菜,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徐志利感慨道。

  更让她欣喜的是车子可以开到家门口,家门前的北岙隧道至南港道路贯通工程已正式完工。这条曾经窄得连出租车都开不进的小巷子,如今串起了环岛交通的“最后一公里”,让公交线路首次实现了全岛贯通。徐志利笑着说:“马路造好后,车子可以直接开到卫生院和开捕码头了,公交车也能开到家门口了,变化很大。”

  作为土生土长的黄龙人和渔绳结非遗传承人,徐志利见证了家乡的变化,也让渔绳结这项传统技艺焕发新生。在渔俗馆里,她手指翻飞间,一根麻绳就能巧妙地变成各种花结。她自豪地向记者展示着用渔绳结编制的海鲜挂件和手提包。

  随着民宿产业兴起,徐志利经常受邀教授游客编织渔绳结,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也给她带来了额外收入。渔俗馆的设立让这项濒临失传的非遗手艺重焕生机。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这门承载着渔家记忆的手艺,成为黄龙旅游的一张新名片。“年轻人、游客只要愿意学习渔绳结,我就一定会教好他们。”

  畅通的道路、满意的笑脸、鲜活的岛民故事......黄龙岛的变化,正如徐志利手中的渔绳结,经纬交错间织就发展新图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让海岛日子越过越有滋味,更让古朴渔村焕发新生。

编辑:吴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