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南京照相馆》《东极岛》等影片的热映,不仅掀起了阵阵观影热潮,更引发了跨越时空的集体对话。两部影片都以个体命运为情感切口,将宏大历史叙事融入普通人生命的细枝末节,再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的不屈与尊严,筑牢了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的根基。
面对百年变局与复兴全局,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复杂尖锐,历史虚无主义仍不时试图解构崇高。抗战题材影视作品的热映,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场旗帜鲜明的回应。它们以真实的历史为根基、以情感共鸣为通道,有力地回击了一切亵渎英雄、淡化苦难的行径,呼应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时代要求,展现出文艺作品在价值引领和思想斗争中的前沿力量。
文化战线的使命不仅在于回应,更在于建设。让抗战遗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热土,将革命故事融入文旅创新体验,借助文学、戏剧、数字媒体等创新表达,都是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历史被看见,让精神可感知,文化自信正是在这样的浸润中逐渐生根发芽。
文化赋能发展、引领风尚、凝聚人心。从“红船精神”的发源地到“千万工程”塑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在这一进程中,浙江始终将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深层引擎,这种地域性成就也正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生动注脚。
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镜头语言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相遇,当银幕回归现实,抗战电影所带来的热血澎湃,与浙江大地上鲜活的文化实践共同昭示——唯有赓续精神血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才能在惊涛骇浪中牢牢锚定前行的坐标。让我们以文化之力凝魂聚气,以奋斗之姿勇立潮头,在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共同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