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新闻网9月28日讯】(嵊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毛舒雷)9月28日下午,跨区域海洋生态司法碳汇认购协作推进会在嵊泗县人民检察院召开。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嵊泗县人民法院、嵊泗县人民检察院,以及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五家单位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舟山市检察院代表受邀参会,各方围绕深化海洋生态修复司法联动、放大嵊泗贻贝蓝碳效益、推进海洋碳汇建设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协作交流。
会议现场,沪嵊两地五家单位共同签署《关于适用认购海洋碳汇方式履行海洋生态修复司法责任的实施办法(试行)》。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司法引领、高校支撑、科研赋能、碳汇落地”的立体运行链条正式闭环,为沪嵊司法机关与高等院校携手规范涉海洋生态案件办理、推进海洋碳汇协同治理、提升生态修复实际成效,筑牢了制度根基。
除司法协作机制外,会上还同步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嵊泗县人民检察院机关党总支与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现场签订党建联建协议书,明确双方将以党建为纽带,推动海洋检察工作与海洋科学研究同频共振,在人才联合培养、海洋生态保护理论研讨、检察实践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常态化紧密合作。
为进一步深化参会人员对蓝碳价值的认知,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何建瑜副教授还以“从‘藻——贝 ——菌’三元增汇到司法交易实现的嵊泗实践”为题开展专题授课,结合嵊泗本地生态特色,生动解读了蓝碳在海洋生态修复中的科学原理与司法应用路径。
“海洋生态保护是长期系统工程,司法蓝碳工作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嵊泗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吕凌飞在会上表示,未来希望沪嵊两地法检部门持续深化合作,不断完善公益诉讼生态修复环节的协作机制,共同破解实践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以跨区域协同之力守护共同的蓝色家园。
此次推进会的召开,不仅为司法蓝碳应用与海洋生态修复搭建了高效协作平台,更开创了沪嵊跨区域“司法+ 高校”联动共治的新模式,为全国海洋生态司法保护与碳汇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嵊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