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新闻网10月27日讯】(嵊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毛舒雷)从“跨域壁垒”的破解到“文化治理”的融合,从“阳光议事”的民主到“红色物业”的联动,嵊泗以党建为舵,以创新为帆,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构建一幅“治理有效、民生可感、文化共融”的海岛共富画卷。

居民黄卓芳在楼下县中心菜场刚买完菜,转身就上楼到县为民服务中心领取了体检单,这样的“便利线路”成为了许多居民的日常。黄卓芳告诉记者:“以前办事比较麻烦,这里办完还要跑那里,不清楚流程还要问别人。现在这里一站式搞定,非常方便。”

这一变化得益于菜园镇创新推出的“包打听、包服务、包协调”三包机制。政策咨询“一键触达”、跨户籍服务“不下岛”、矛盾协调“三事分流”,从源头上消除了群众“找不到门、办不成事”的抱怨,将许多潜在的矛盾化解于未然。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增强了海岛群众的归属感与满意度。“菜园镇建设为民服务中心,一个是从方便群众的角度考虑的,楼下是县中心农贸市场,楼下买菜楼上办事更为便捷。第二个是为了解决新居民和岛迁居民办证难的问题,三是为了及时解决基层矛盾。”菜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徐贤力说道。

民生改善始终是基层治理的落脚点。菜圃社区党总支围绕“打造阳光菜圃创建幸福家园”的目标,创新推行“阳光党建433”模式,构建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单位党建联建+红色楼道长+志愿者”的多维服务体系,推动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从老旧小区改造到“暖心驿站”服务,从台风应急到日常慰老,党组织引领下的“阳光治理”让民生服务更具温度、更贴民心。
菜圃社区党总支书记王艳介绍说:“我们党总支通过居民会客厅、阳光议事厅、邻聚力小屋等平台,让居民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服务。我们收集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党组织牵头,共建联建单位认领,党员干部接单的形式,真正把这些实事清单变成群众的‘幸福账单’。”

而在东海社区,文化赋能也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活力。社区将文化礼堂变为健康宣传、志愿服务的阵地,让垃圾分类、义诊、直肠癌筛查等民生服务在文化活动中悄然完成。其成熟的“三事分流”机制,通过“乐和议事会”“乐和家园理事会”、“多方联席会议”三级管理,将居民身边的“大事、小事、私事”分类处置、协商解决。这种以文化凝聚共识、以协商化解纠纷的模式,赋予了居民参与感与话语权,营造了“大事政府办、小事商量办、私事自己办”的居民自治氛围。

东海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王世余表示:“居民来反映的事情,我们首先按照‘三事分流’机制,以大事、小事、微事来区分,网格化处理。居民反映的情况,网格队员自己能处理的,就自己处理,处理不好再汇报领导,两天内答复居民。社区是政府部门的窗口,我们以服务的理念去解决居民的需求,‘三事分流’已经十年左右了,我们还是会继续保持下去。”
嵊泗的基层治理以创新的服务机制化解矛盾,以温润的文化力量凝聚人心,让政策精准落地,对民心温暖回应,用“善治”求“共富”的生动实践,书写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温暖答卷。